红网时刻12月29日讯(记者 肖娟)“年底了,银行又开始到处拉存款了,收益要高些。”岁末将至,“老口子”开始在各大银行上搜罗高收益理财产品。
近期,有市民发现,手机银行APP不仅销售银行自身的产品,他行的产品也成为“座上宾”。 银行理财“门户之见”会成为过去式吗?
对手变朋友
他行理财产品成为“座上宾”
以交通银行APP为例,手机银行上不仅有交行理财产品,还有兴业理财,即兴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这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多家银行APP曾代销他行的理财产品。
对手变朋友,这是很多人对银行开卖“竞品”的第一反应。不过,记者走访银行网点发现,各家银行主打的仍然是自己的理财产品。去其他银行“探路”的主要是理财子公司的产品。
以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代销的兴银天添利为例,1元起投,随时可赎,7日年化收益率为3.3%;中国银行代销的招银天天鑫,7日年化收益率为3.34%,均是理财子公司的产品。
为什么银行纷纷敞开大门,投放“竞品”?一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给客户提供更多购买银行系理财产品的机会,丰富客户的选择。
事实上,代销他行产品并不是新鲜事物。银行并不是专卖店,而是金融产品大超市,投资者可从银行购买基金、保险、信托、贵金属产品。这些产品可为银行贡献不菲的手续费收入。同理,代销他行理财产品也可以拓展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既竞争又合作
发行方和销售方需共同承担销售责任
近年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目前全国共有20余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准筹建,培育投资者习惯和打响知名度仍需时日。
那么,银行代销他行理财产品未来会成为趋势吗?
“银行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比如多年前,一些新入湘的机构会和本地银行开展跨行通存通兑业务,解决网点不足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新组建的机构缺乏客户资源,因此会借助其他金融机构渠道打响品牌获客;此外,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背景下,部分中小银行或面临“青黄不接”,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可赚取中间业务收入。
不过,理财产品的销售仍然进行了严格地限定。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了理财产品销售机构范围。监管机构明确指出,未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直接或变相代理销售理财产品;且明确,现阶段代理销售机构为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此外,监管要求注重厘清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方)与代理销售机构(产品销售方)之间的责任,要求双方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共同承担理财产品的合规销售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义务。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