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16日讯(记者 肖娟)红极一时的靠档计息产品即将迎来终点。近日,工农中建交邮等六大国有银行同时发布公告,叫停靠档计息产品。国有大行的统一行动被解读为监管的“围剿”信号。
此举对投资者,尤其是偏爱存款、同时又有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有哪些影响?记者进行了了解。
12月14日,六大国有银行相继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什么是靠档计息?简言之,就是原来存的定期产品,提前提取但可取得一定档次的利息。比如,原本存3年期的大额存单,只存了1年支取,仍然可按1年利息。
有消息表示,一年前,监管部门以窗口指导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叫停靠档计息的定期存款,并要求在2020年末之前,相关存款产品压缩至零;大额存单提前支取规则亦将适用该规定。
定期收益、活期便利,记者了解到,靠档计息产品最开始是少部分银行推出的存款产品创新。如工行的“节节高”,农行的“定利盈”,中行的“步步高”,建行的“惠存通”等。
这种便利存款模式在大额存单、民营银行进一步发扬光大。
由于大额存单门槛较高(之前为30万元,后调整为20万元),若提前支取将损失较多利息,为此,部分银行推出靠档计息产品,得到广大投资人的拥趸。
2014年后,民营银行破壳而出。由于缺乏营业网点,民营银行发力线上经营,曾集中推出高息智能存款揽客,其主打产品就是靠档计息产品。此外,一些中小银行也曾借助互联网品台推出高息产品,为打消投资者顾虑,平台和机构一般会突出了存款保险保障的宣传,银行存款50万以内100%赔付,本息保障。
事实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的规定。因此,监管才会出手予以规范。
今年以来,已有部分银行“先行一步”,对“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产品进行了压降。还有部分银行发出了公告,宣布类似业务终止。
业内人士表示,叫停此类存款创新产品有利于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给贷款利率下降腾空间,从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
记者也了解到,2019年,湖南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单位曾签署“百行倡议降成本”倡议书。通过提高政治站位,稳定负债成本,从而降低贷款利率,推动实质性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助力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那么,对稳健型投资者而言,专家建议,可配置不同期限的存款、理财产品进行资产配置,保持流动性。
相关链接:六大行叫停“靠档计息”存款产品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