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即将退休,二代如何接好班?8月30日,招商银行长沙分行私人银行中心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范博宏就家族企业传承给本土企业家讲课。
红网长沙8月31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肖娟 通讯员 彭波)近日,王宝强离婚可能面临的人财两空,让金融圈的“家族信托”意外地火了一把。类似《假如王宝强做了家族信托……》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屏。
其实,婚姻只是财富传承的一个因素。随着企业家一代们的退休,二代们纷纷登台,家族企业的传承和持续发展成为众多企业的严峻挑战。8月30日,招商银行长沙分行私人银行中心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范博宏就家族企业传承进行讲座。范博宏表示:“那些早作打算的家族,在传承问题上要顺利得多,这值得企业家借鉴。”
二代没经验,企业家们愁接班
为什么要提前对家族企业传承进行了解?范博宏的一项研究表示,“对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250家股票上市华人企业传承的研究发现,企业传承过程中的财富消散高达一半。”
当然,也有企业家提前进行了安排,实现了家族财富顺利传承。如李嘉诚安排长子李泽钜掌管“长和系”资产,次子李泽楷得到现金资产,这是家族企业顺利传承的罕见例子。
大陆企业家是否面临同样的问题呢?2009年,招商银行和知名咨询公司贝恩联合发布私人财富报告,通过一段时间的纵向比较发现,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正在逐年扩大,这部分人群关注的焦点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改变。
招商银行长沙分行私人银行中心客户经理毛亚镭介绍:“报告显示,2009年、2011年,企业家们关注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的财富,而2013年、2015年关注更多的是财富保障和财富传承。无独有偶,关于接班的问题在湖南也普遍存在。通过跟湖南企业主的接触,企业家二代从国外留学回来,面临诸多问题,到底要怎么做还没有经验。范博宏教授是家族企业传承治理第一人,因此我们举办这次讲座,邀请他给本土的企业家讲课。”
富不过三代,家族资产传承成世界难题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数据发现,大量家族企业在下一代接班时都不再兴旺。范博宏表示,传承、持续发展是华人企业的严峻挑战,如果一个国家地区的民营企业在同一时期交班,甚至会造成系统性风险。
传承的困难并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统计数据显示,仅有30%左右的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手中,12%传到第三代,传过三代的比例仅为3%。
如何解决富不过三代的问题?
“第一,需要保障资金的安全;第二,大体量的资金如何进行保值增值;第三,资产如何传承。”毛亚镭表示,目前,第一代企业家们几乎都面临资产传承的问题,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二代不愿意接班或者现实情况没法接班,家业如何长青;第二种是二代愿意接班,不确定的是能否接得好。能否有一些制度进行保障,这些都需要未雨绸缪,目前招商银行在做的家族信托正是为企业家族财富进行“顶层设计”。
做富人先定个小目标,从家族信托开始
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的增多、个人财富的积累,在国外早已十分成熟的财富管理与传承工具——家族信托已经受到了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究竟什么是家族信托?跟平时说的高收益信托产品不同,家族信托是一种法律架构安排,并不是一个金融产品。
“在境外,高净值人群设立家族信托已较为普遍。比如默多克和邓文迪离婚,由于设立了家族信托,默多克几乎没有资产损伤。目前,一些人做了家族信托,父母、子女作为受益人有收益权,但不能一次把钱挥霍掉,这也是利用家族信托进行财富传承的例子。”毛亚镭表示,家族信托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三非一独”,“非债、非税、非公开,独立于委托人、被委托人、受益人。由于这些特点,家族信托可以进行资产隔离,具备资产保护、财富传承、税收筹划、保密信息的功能。”
在部分国家,家族信托已成为“富人标配”。为什么家族信托对国人是新鲜事?业内人士表示,部分源于国人做富人还没有经验,另外一个原因是家族信托具备高门槛,目前家族信托普遍的门槛是3000万元。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通讯员 彭波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