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试点工作开展10年的时间节点上,民营银行发展情况备受关注。截至目前,19家民营银行2024年年报已全部披露。整体来看,头部、腰部、尾部机构营收、利润分化程度扩大,但增收不增利成为普遍现象,在净息差收窄等压力下,民营银行积极寻找业务增长第二曲线。
增收不增利
梳理民营银行年报,鲜明的资产规模差异使得19家民营银行可清晰地分为“头部、腰部、尾部”不同层级。
头部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6517.76亿元、4710.35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比剩下17家资产规模之和还要多;其后是居于腰部的苏商银行、众邦银行、新网银行,这3家银行资产总额均介于1000亿-1500亿元,分别为1375.54亿元、1235.31亿元、1036.29亿元;新安银行、裕民银行、华通银行等资产规模均低于500亿元。
从资产规模增速来看,2024年,微众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达21.7%,位居19家民营银行之首。去年引入国资股东的裕民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达21.4%,排名第二。亿联银行资产规模降幅达21.15%,降至408.22亿元。三湘银行资产规模降幅达10.46%,降至527.67亿元。
营收方面,增收不增利现象较为普遍。2024年,网商银行营收2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净利润31.66亿元,比上年下滑24.67%;新网银行营收63.7亿元,保持增长,净利润(8.11亿元)比上年减少19.7%;亿联银行营收10.91亿元,净利润下降;中关村银行营收、净利润比上年分别下滑1.36%、11.29%;民商银行净利润比上年下滑43.48%,净息差收窄0.52个百分点至2.23%。
“从行业发展情况看,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民营银行也不例外,且净息差下降更快、幅度更大,从而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民营银行各季度净息差分别为4.32%、4.21%、4.13%和4.11%,呈走低趋势。净息差收窄对负债成本管控要求更高。多家民营银行加强自有渠道建设,提升自营存款规模,如振兴银行加强负债业务管理,提升自营能力,报告期末自营存款规模达175.19亿元,占存款总额的80.99%,比重明显提升。
求新求变
通过数字技术在线上进行大批量获客是此前民营银行吸储、放贷的“利器”,但近年来,随着行业数字技术以及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普遍提升,民营银行业务板块客观上受压,求新、求变成为当下的重要着力点。
业务方面,2024年,微众银行获批在香港设立科技子公司——微众科技有限公司,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任董事长。在2025年微众科技有限公司揭牌仪式上,李南青表示,微众科技将把香港总部建成服务全球的销售中心、交付中心和创新中心,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深港经济融合发展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及提升。对此,2024年年报亦有映照——该行组织架构中新增“国际业务”,下设“国际发展部”。
网商银行方面,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交易银行业务进一步夯实。该行为多平台、多店铺经营电商商家提供收款服务的电商通,目前已覆盖超1/3的电商企业;为连锁加盟品牌提供支付、信贷、理财服务的连锁通,已服务全国3.4万个连锁品牌和178万个加盟商;与2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合作,代销第三方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位居行业第二。
在股东结构方面,2024年,裕民银行、新安银行引入地方国资,股权结构迎来新局。
2024年8月,裕民银行变更股权事宜获批:南昌金控受让正邦集团持有的该行6亿股股份。受让后,南昌金控合计持有裕民银行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0%,成为裕民银行第一大股东。裕民银行也将成为19家民营银行中第一家由地方国资担任第一大股东的银行。2024年,该行营收4.72亿元,实现净利457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22%、2.76%。
2024年11月,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受让新安银行原股东持有的30%、11%、10%的股份,这意味着安徽地方国资获得新安银行51%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杜肖锦
编辑:肖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