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多元化应对多元化,中国人寿提交76载转型发展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郭萍 编辑:向婉 2025-10-23 17:51:4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郭萍 综合报道

76年,于历史长河或为一瞬;于中国保险业,则是一部从小到大、由弱及强的壮阔史诗。作为行业头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的七十六载,亦是一部引领行业发展的沉淀史。而今,人身险业再次站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人口结构演变、利率波动、客户需求多元、科技革新等一系列挑战,标志着行业已步入比拼价值、效率与服务的新阶段。

面对空前多元的客户需求与不断迭代的经营逻辑,中国人寿选择“以供给多元化应对需求多元化”,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产品、渠道与服务生态,为行业转型树立了表率。

经营逻辑之变:从规模驱动到客户中心

回顾保险复业四十余年,人身险业先后经历了规模扩张与存量竞争的不同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以客户为中心”成为险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遵循。

客户需求的多元化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层变革。老龄化加速与家庭小型化催生了养老、健康等领域的多样化保障需求。中等收入群体壮大,也让保障与财富管理需求呈现鲜明差异性。Z世代注重数字化体验,中年客群关注家庭保障与财富传承——险企必须告别“一刀切”,转向更精准、更敏捷的客户洞察与产品创新。

多元渠道协同:构建客户触达新生态

渠道是保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中国人寿正推动渠道从简单叠加走向深度协同,构建起涵盖个险、银保、团险、健康险和互联网的多元通路。

个险渠道推进“专业化+职业化”转型,从人力驱动转向产能驱动,持续优化队伍结构。今年上半年,个险销售人力稳定在59.2万人,优增人力同比提升27.6%。

银保渠道坚持“规模与价值并重”,深化银行合作、优化产品结构。上半年银保渠道总保费同比增长45.7%,新单保费同比激增111.1%。

团险与健康险渠道突出服务实体经济与普惠保险,积极承接大病保险、长期护理险等政策性业务。上半年团险渠道保费达144.37亿元。

互联网渠道作为“增量试验田”,推动场景化、数字化服务创新。该渠道上半年保费达704.86亿元,实现大幅增长,成为重要业务补充。

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强调,公司将依托广泛的分支机构与多元渠道优势,推动渠道间融合发展,力求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产品体系升维:覆盖全生命周期需求

在产品层面,中国人寿持续推动保障内容与产品形态的“双重多元化”,构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矩阵。

在健康保障方面,推出长期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中老年专属意外骨折医疗险、恶性肿瘤医疗保险等创新产品,并持续纳入创新药械保障。

在普惠保险领域,聚焦新市民、老年人、小微企业等群体,开发专属旅游意外险、家政人员保险等产品。

在养老保险方面,积极参与第三支柱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

产品形态上,中国人寿加强浮动收益型产品布局。今年上半年,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过50%,业务结构更趋均衡与稳健。

服务生态拓展:从风险补偿到全程陪伴

保险的价值正从传统经济补偿,延伸至“保险+健康”“保险+养老”等全流程生态服务。中国人寿通过构建综合金融与大健康、大养老生态,持续拓展服务边界。

综合金融方面,发挥集团协同优势,推动“寿险+财险”“寿险+养老险”及保银协同。上半年协同销售财险保费125.84亿元,养老险业务规模88.76亿元。

“保险+健康”服务覆盖健康监测、在线问诊、就医协助与慢病管理,形成“健康促进—看病就诊—慢病管理”全链条闭环。

“保险+养老”方面,推进CCRC养老社区、城心养老公寓、康养旅居三大产品线。截至目前,已在16个城市布局20个机构养老项目,并推出居家养老与旅居产品,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

科技赋能服务体验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支撑服务体系的关键。中国人寿以科技驱动服务效率与体验提升,2025年上半年数字核保智能审核率已达95.8%,数智化服务赔案占比超75%,理赔平均时效缩短至0.34天。以中国人寿寿险APP为核心的数字服务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超1.67亿,成为客户享受综合服务的主要入口。

从单一保障到综合服务,从规模驱动到价值引领,中国人寿通过持续推进“多元渠道、多元产品、多元服务”战略,展现出头部险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探索与决心。在行业深度转型的今天,唯有回归“以人为本”,将多元战略贯彻于经营各个环节,方能持续巩固竞争优势,实现基业长青。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郭萍

编辑:向婉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money.rednet.cn/content/646954/67/1537484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