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人寿:他们用坚守,诠释服务民生的保险温度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郭萍 编辑:李茜 2025-10-27 15:55:5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郭萍 综合报道

有些守护不必豪言壮语,却能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为最可靠的承诺;有些价值无需数字标榜,却能在风险来临时成为家庭最坚实的依靠。保险,这张以契约为经纬、以信任为底色的民生安全网,正因无数代理人的俯身耕耘,才得以从抽象的条款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温暖。它接住过务工者病床前的焦灼,托起过乡村家庭的希望,也在政策与民心之间架起了一座看得见的桥梁。

走近王艳玲、徐敬、苏寒宵们的日常,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光芒。在社区楼宇间、在细致演算中、在风险规划图上,他们是政策落地的“翻译官”、家庭风险的“规划师”、民生保障的“践行者”。他们的故事里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只有平凡人用专业与执着书写的“民生答卷”。他们像一根根“毛细血管”,输送着保险服务民生的温度;又似夜空中的星星,以个体微光汇聚成保险保障守护民生的璀璨星河。

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的王艳玲用近30年的时光将“功到自然成”刻进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细节。从最初的陌生拜访到如今对近万名客户的“有求必应”,从个人连创佳绩到带领团队深耕,她通过保单整理册里密密麻麻的批注、社区驻点时的汗湿衣衫、理赔服务时的高效响应,诠释着金融保险如何成为服务民生的“隐形翅膀”。

1.jpg

王艳玲介绍养老服务。

王艳玲的办公桌上摊开着一本客户档案册,早在十几年前,她已经开始自觉整理“沉睡保单”,近年来更是响应号召,带领团队持续开展“客户档案完善工程”,已为数百位老客户补充缺失信息、更新保障缺口。她的笔记本里记录着揪心的案例:某企业员工突发身故,因保单受益人信息错误导致家属与单位陷入纠纷;独居老人的保单因联系方式失效,保费断缴导致保障终止。“保险的温度,藏在这些别人看不见的细节里。”她自主研发“保单体检三步骤”:信息核对、受益人确认、保障缺口分析,十年如一日地做好这件事,成为沉睡保单的“唤醒者”。

作为深圳市政府十大民生项目公益形象大使,王艳玲创新“党建+普惠”模式,与社区签订党建协议,成为唯一进驻社区工作站的商业保险机构。在香蜜湖街道,她和团队成员支起国寿宣教帐篷,连续三年在社区驻点推广“深圳惠民保”。她接过居民递来的降压药盒,在手机上演示医保账户支付流程;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制作“家乡惠民保查询指南”;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投保+理赔代办”服务。直播镜头前的她同样游刃有余,每周三晚用实际案例代替枯燥条款,单场直播吸引数万人次观看。

每个周末,王艳玲的身影总会出现在不同的社区活动中:带领孩子们探访独居老人,为初中生家长开设公益课,在党员市集设立“保险义诊台”。去年,她通过民政局助养了两名儿童,带领团队为农村贫困学生捐赠图书300余册。“工作让我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截至目前,王艳玲服务客户数已超过1万人。

2.jpg

徐敬在宣导会现场。

在中国人寿北京市分公司,徐敬深耕保险行业16年。2009年从金融专业毕业后,他带着对金融服务民生的初心加入中国人寿。他的办公桌上整齐码放着十多本写满数字和方案的笔记本,记录着保险营销从“产品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型轨迹。

2018年,一位IT客户拿着七份保单找到徐敬,保障功能重叠却没有基础的健康保障。徐敬用两周时间重新规划,保留核心保障,替换重叠产品,在补足风险“漏洞”后,每年还为客户节省了4000余元。在他看来:“真正的专业,是让客户‘买得对’,‘买得对’比‘买得多’更有效。”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徐敬深入企业、社区进行个人养老金知识宣导,将复杂政策条款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经过他的宣导,2000余人在他的引导下主动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其中大部分客户已实现连续2年缴存。在他的客户档案里,有一页特殊的“普惠产品推广记录”:2022年推广“北京普惠健康保”127份,2023年推动个人养老金开户536户……这些业务往往佣金微薄,但他却乐此不疲。“普惠金融不是口号,是让最需要保障的人获得安全感。”2024年,徐敬获评中国人寿“普惠金融先锋”。

3.jpg

苏寒宵分享保险理念。

从继承母亲衣钵的“保险新人”到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苏寒宵深耕保险行业14年,用专业与温度诠释着“站在未来看现在”的长期主义理念。2010年,参加世界华人保险大会的经历让她毅然投身保险行业。为系统掌握风险管理逻辑,她远赴英国深造,将精算模型与本土实践结合。

回国后,她运用“家庭风险雷达图”,通过分析家庭结构、收入曲线等12个维度,为客户绘制全生命周期风险图谱。某企业主客户在她的规划下,通过“终身寿险+保险金信托”组合,为家庭和子女的终身照料做好了充足准备。

苏寒宵的客户财务分析报告中,90后客户思思的情况很有代表性:作为“月光一族”,她空有保险意识却感慨入不敷出。苏寒宵帮她算了一笔账:仅一年的“咖啡支出”就过万元。通过建议用手冲代替外购咖啡,将节省下来的资金转化为保费,最终帮助思思配置了“百万医疗险+定期寿险”组合。

针对浙江民营经济活跃的特点,她开发“企业主风险防火墙”服务。2023年,她为某模具企业设计团体意外险,在员工操作事故后48小时内完成理赔,帮助企业避免了200万元的经济纠纷。面对家族传承需求,她创新“三代人对话”工作坊,让客户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财富管理权≠所有权”,达成家族信托共识。

每个周末,苏寒宵的“彩虹财商课堂”都会在当地图书馆开课。她用“糖果分配游戏”教孩子们区分“需要”与“想要”,用“模拟超市”让小学生理解预算管理。同时,她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通过AI核保系统让客户最快3分钟完成投保。

王艳玲、徐敬、苏寒宵们是中国人寿“百星”代理人群体的缩影。他们以个体微光汇聚成服务民生的星河,让保险这一“社会稳定器”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在这些保险人身上,也体现出中国人寿如何通过一次次扎实的服务实践,将“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转化为千家万户的安心与踏实。

当保险从“纸上条款”变为“雪中送炭”,他们用岁月兑现承诺,用专业化解焦虑,用远见守护那份让人民“触手可及”的安心。金融的温度,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中得以传递,成为守护民生最坚实的依靠。(注:文中所有客户均为化名)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郭萍

编辑:李茜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money.rednet.cn/content/646954/61/153827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