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银行金融向“新”力丨 新锋科技:一块金刚石的突围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通讯员 滕江江 编辑:吴芳 2025-03-21 11:58:18
时刻新闻
—分享—

20.jpg

湖南新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秋平。资料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娟 通讯员 滕江江 长沙报道

“从美学来看,金刚石可以用来做钻石;从金刚石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来看,它在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方面具有卓越的特性,因而又被誉为‘材料之王’‘终极半导体’。”

近日,湖南新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锋科技”)宣布,由中科创星领投、湘江国投跟投的新一轮战略融资完成。新锋科技董事长魏秋平接受了红网时刻新闻记者的采访。

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南大学教授。接受采访中,这位习惯穿着实验服的教授,多次提到了中南大学校训“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及黄伯云、梁稳根、王传福等师长们的创业故事对自己的影响,“希望科研成果能走出实验室,推动社会的进步。”。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一块金刚石的“破壁”

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高的物质。

“国内没有、国外不卖”,我国虽然是金刚石生产大国,但在高端领域,尤其在光学、电学、声学、热学、半导体等领域的前沿应用上,金刚石的制备设备仍严重依赖进口。

2002年,魏秋平在中南大学的一次实验课上与金刚石结缘,并在后续攻读硕士、博士,至教学科研中深深扎根,缘分化身使命。

2019年,在历经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后,魏秋平与团队共同创办了新锋科技,专注于研发与调试第一代Ⅰ型掺硼金刚石设备,迈出了“金刚石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作为中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新锋科技的技术源头可追溯至1999年成立的气相沉积技术与薄膜材料研究室。经过三代科研团队的接力攻关,新锋科技终于创新突破了大尺寸、大面积CVD金刚石电极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从“长板理论”到“木桶效应”:高校教授的创业突围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新锋科技的成长轨迹并非一帆风顺。

魏秋平坦言,搞科研是“长板理论”,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会选择性能最好、最系统的样品进行研究;而搞企业则是“木桶效应”,不能有短板。

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如何实现量产,如何保持设备性能的稳定,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中实现盈亏平衡……这些都是新锋科技在创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2022年,新锋科技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魏秋平在下定融资的决心以后,凭借个人及整个团队的精神、成绩和梦想,成功打动了投资人。长沙银行高新支行也针对新锋科技的需求,提供了“投贷跟”“优才贷等科技型企业适配产品,累计授信额度达到1000万元。金融资本的注入,为新锋科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金融赋能:“材料之王”的产业聚变之路

金融资本的介入,不仅解决了新锋科技的燃眉之急,更催化了其产业聚变效应。

如今,新锋科技位于宁乡高新区的总部及智能制造基地已火热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基于CVD金刚石核心平台技术衍生的多类型产品。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将新增年产值10余亿元、税收约9000万元。

新锋科技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新材料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一个缩影。从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到产业化的量产突破,新锋科技以金刚石为基,锻造了新质生产力的“超级芯片”。而金融资本的赋能,则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未来,随着新锋科技总部及智能制造基地的全面建成,金刚石这一“材料之王”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卓越性能。而新锋科技,也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推动中国新材料产业向更高端、更前沿的方向迈进。正如魏秋平所说:“希望科研成果能走出实验室,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不仅是新锋科技的使命,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共同愿景。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通讯员 滕江江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money.rednet.cn/content/646947/65/148027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