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17日讯(通讯员 饶娜)近年来,一些不法中介假借“专业理赔维权”“索赔专家”的名义,通过伪造证据、教唆骗保、恶意投诉等手段牟取非法利益,严重扰乱保险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
为帮助消费者识破骗局、依法维权,太平财险湖南分公司结合真实案例,揭露“代理理赔维权”黑产的常见套路与危害,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案例警示:轻信“代理理赔”,陷入法律与财务危机
2025年,湖南某县街头发生一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一辆奔驰车撞上了一台停放在路边的车辆,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事故发生后,驾驶员向保险公司报案进行索赔。
事发时,因被保险人驾驶证状态异常,便联系非法中介,在非法中介教唆下,被保险人企图通过谎报驾驶员来骗取保险理赔,但在保险公司严谨的调查下,发现实际驾驶员并非报案时的驾驶员。面对铁证,这一骗保行为被识破,被保险人最终承认事故经过存在隐瞒,该案件最终拒赔结案。
被保险人不仅需自行承担车辆维修费用,还因涉嫌保险诈骗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同时还面临个人信息被中介倒卖,频繁遭遇“车贷解押”诈骗电话的风险。
案例启示:非法中介以“维权”之名诱导消费者虚构事实、伪造证据,不仅导致理赔失败,更可能面临法律追责与财产损失的双重打击。
非法中介“四大核心套路”
1.夸大矛盾,制造对立。利用消费者对理赔流程的不熟悉,散布“保险公司故意压价”“定损不公”等谣言,煽动不信任情绪。
2.教唆造假,虚构损失。伪造事故证明、虚开发票、PS损伤照片,甚至串通修理厂夸大维修项目,骗取高额保险金。
3.阻断沟通,激化冲突。要求消费者拒接保险公司回访电话,或谎称“已委托全权处理”,阻碍正常调查流程。
4.信息倒卖,二次侵害。以“递交材料”为名索要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信息,转售后用于网贷、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大高风险后果,切勿因小失大
1.法律追责。伪造证据、骗保等行为涉嫌违法,可能面临罚款、刑事处罚,甚至影响个人征信。
2.财产损失。支付高额“服务费”后,若骗保行为被识破,消费者需自行承担事故损失,并可能被追偿已赔付金额。
3.保障失效。保险公司对恶意骗保行为可依法解除合同,消费者将失去后续风险保障,甚至被行业列入黑名单。
合法维权四步指南
1.主动沟通,优先协商。对理赔结果有异议,请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热线或前往线下服务网点,保险公司有义务提供专业解答和协商解决方案。
2.第三方调解,公平高效。协商未果,可向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申请免费调解,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
3. 保留证据,依法申诉。妥善保存事故现场照片、维修清单、沟通记录等原始材料,通过合法渠道维护权益。
4.举报黑产,共护秩序。发现“代理理赔”“索赔中介”等线索,请立即拨打12378金融消费者投诉热线或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
反诈口诀
理赔纠纷莫慌张,官方渠道来帮忙!
伪造证据是红线,合法维权才安全!
信息密码不泄露,远离黑产不上当!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饶娜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money.rednet.cn/content/646947/51/1478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