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如何打造一场久久为功的数字金融实践?中国人寿给出价值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郭萍 编辑:李茜 2025-08-19 10:50:15
时刻新闻
—分享—

二十多年前,保险服务依赖线下网点,操作繁琐。如今,数字化浪潮推动保险服务从“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转变,科技重塑行业生态。

保险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具备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与动力,数字化战略已成经营核心,科技渗透至全价值链环节。但变革面临挑战:如何定位转型突破口、走出差异化路径、构建员工与客户价值共生体系?

中国人寿作为寿险行业领军者,76年来亲历中国保险业从线下纸质化到智能化的全过程。它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为出发点,紧抓数字化趋势,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推动变革,探索出特色数字化转型之路。其方法论层层深入: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员工与客户双向奔赴。

战略先行:以战略定力锚定转型方向

金融数字化政策框架不断完善,保险行业进入转型深水区,各机构转型路径差异显著。中国人寿以战略定力破题,以相关思想和论述为指引,把握“六个必须坚持”要义,加快数字国寿建设。

依据“坚持守正创新”,中国人寿2012年与清华合作总结信息化概念图,探索数字国寿建设。多年实践后,中国人寿把握信息化本原特征,规划“大后台+小前端”科技布局:

信息处理:布局“大后台”支持企业上云。建设国寿混合云,连接独立IT设备成企业级资源池,对接外部公有云,降本增效。

信息传递:布局“扁平化网络”支持万物互联。改变网络模式,连通网点、设备、队伍和客户,建成全网互联环境,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信息交付:布局“小前端”支持便捷服务。依托数字化平台落地应用产品,打通线上连接,实现数字赋能与服务升级。

随着转型深入,中国人寿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线上线下一体的EAC模式,释放数据红利。

发挥“头雁”力量:练就生动数字金融实践

金融机构数字化变革需构建“技术-业务-客户”价值传导链,保险产品与服务要围绕客户体验,实现精准匹配与升华。

中国人寿与这一理念同频,通过科技赋能打造“国寿好服务”品牌,实现精细化、个性化与场景化经营。其EAC模式具有内外价值:依托数字化平台赋能营销队伍,升级服务能力;借助移动应用打造新场景,拓展服务边界。

实现更懂客户不易,保险数字化营销和理赔服务面临客户动态复杂、需求难满足等难点。中国人寿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依托科技建立多触点服务格局,提供无缝便捷体验。在全流程数字化赋能下,中国人寿在核保、理赔、客服等环节成绩显著:构建全渠道数字化服务体系,前端多触点连接客户,寿险APP的MAU超1100万;后端与医保系统实时对接,赔付时效缩短至0.34天;创新“空中客服”O2O模式,覆盖28项保全服务项目,解决柜面50%问题,连接2600+柜面网点,2024年累计服务客户180万人。

从战略革新、服务升级、模式创新维度看,中国人寿以独特路径为我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勾勒立体图景。其获评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评估最高等级优化级(5级),为保险行业首家。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监管完善,我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新阶段。中国人寿有望通过更精准洞察客户需求、更敏捷响应、更智能服务交付,在数字化转型深水区开辟更大价值空间,释放增长潜能。(通讯员 郭萍)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郭萍

编辑:李茜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money.rednet.cn/content/646942/53/152105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