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4日讯(记者 肖娟 秦楼)“一本优秀的期刊,是一代人或几代人接续努力奋斗的结果,办好学术期刊,需要坚持长期主义。”11月21日下午,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长沙举行。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文化使命与担当”分论坛上,湖南大学期刊与出版社社长李文邦表示,各刊物都应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坚守初心,避免“千刊一面”,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期刊繁荣。
李文邦认为,期刊应该以文章质量的优劣作为唯一取舍标准,而不是看作者的单位、职称、名气等,作者、高校和科研机构不应被刊物的级别所困扰。学术界、期刊界要客观看待第三方评价指标,共同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
此外,他认为学术期刊要深入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例,其立足湖湘文化,依托“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设立“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栏目,致力于展示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的精神魅力,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学术期刊尤其是哲学社会类学术期刊,可以从多方面服务于文化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文化繁荣。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设立相关栏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直接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和传播,为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作出突出贡献。
在出版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学术期刊应紧跟时代脚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辅助工具,打造先进的传播平台,如数字化出版、跨媒体传播、精准推送等。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提高传播效率,使学术成果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读者,满足公众的求知欲和文化需求。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秦楼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money.rednet.cn/content/646855/68/1448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