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农发行湖南省分行与全省14个乡村振兴示范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政策性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启动仪式现场。
红网时刻7月18日讯(记者 肖娟 周助青 刘磊)湖南是农业大省,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湖南“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乡村振兴对湖南有特殊的意义。
今日上午,农发行湖南省分行举办政策性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启动仪式,与浏阳市、衡阳县、醴陵市、韶山市等全省14个乡村振兴示范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创建政策性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并出台二十条硬核措施,打造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隋忠诚出席会议,省政府办公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相关负责人共同见证。
创建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
打造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
前期,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其中就有14个示范县的内容。
14个示范县分别为:浏阳市(长沙)、衡阳县(衡阳)、醴陵市(株洲)、韶山市(湘潭)、武冈市(邵阳)、汨罗市(岳阳)、临澧县(常德)、永定区(张家界)、赫山区(益阳)、苏仙区(郴州)、祁阳市(永州)、芷江县(怀化)、娄星区(娄底)、花垣县(湘西)。
“将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14个乡村振兴示范县的基础上,创建政策性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农发行湖南省分行行长黄进强在致辞时表示, “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发挥政策性信贷规模保障、贷款期限长、利率成本低等优势,打造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
会议指出,农发行湖南省分行将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资源倾斜,竭尽全力为高质量服务实验示范区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措施包括:对接示范县“十四五”规划,对实验示范区开展整区域预估授信;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开辟绿色直通办贷通道,优先评审和审批,优先配置信贷规模;优化担保方式和抵押资产;实行利率优惠;建立稳定脱贫基金;创新支持县域融合发展、园区优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链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创新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等。
政银企三方携手
共同推动示范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
会上,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艳青,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王建球、14个乡村振兴示范县负责人和浏阳河集团、省茶叶集团、盐津铺子、红星实业等信贷企业代表负责人作了重点发言,并从政策分析、金融需求、服务手段和模式创新等方面,对有效推进政策性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农发行湖南省分行表示,建立农业政策性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对接合作机制,就是想运用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银行保障”模式,通过政银企三方共同努力,推动实验示范区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探索经验、率先突破、走在前列。
成熟后将面向全省进行复制推广
带动全省范围乡村振兴
数据显示, “十三五”期间,农发行湖南省分行累计投放支农贷款3658亿元,其中累放粮油贷款541亿元、扶贫贷款1771亿元、水利建设贷款335.29亿元、农地类贷款162.26亿元。
湖南农发行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对14个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加大信贷投放,成熟后将面向全省进行复制推广,争当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先锋主力和模范。
并且,将在创建14个乡村振兴实验示范区的基础上,还将对全省1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派驻“第一书记”,进行重点对口帮扶,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带动全省范围乡村振兴,构建政策性金融服务全域乡村振兴格局。
农发行湖南省分行表示,将充分发挥好农发行湖南省分行多年来深耕“三农”所形成的“粮食银行”“扶贫银行”“水利银行”“农地银行” “绿色银行”等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服务湖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发挥先锋主力模范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周助青 刘磊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