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持有的产品不受影响,到期后自然结清 各银行纷纷发力自营平台
本报2月2日讯 去年年底,支付宝、京东金融等多个第三方平台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产品,但对购买过、持有产品的老用户仍保留了入口通道。近日,记者注意到,目前第三方平台已彻底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新老用户均已无法再看到此类产品。
互联网存款产品遭全面下架
所谓互联网存款产品,是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存款产品,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入口。
记者曾多次购买过互联网存款产品,从体验来看,与传统的银行储蓄产品相比,这类产品拥有利率高、门槛低、保本保息、开户便捷等诸多优点。正因为如此,互联网存款产品成为部分民营银行、城商行的揽储“利器”。
互联网存款业务属“无照驾驶”,存在负债压力、跨区风险等,引起了监管层的警惕。2020年12月中旬和下旬,针对未持有互联网存款的用户,支付宝、京东金融、度小满等平台在理财页面对银行存款产品进行了下线处理,但已购买产品的用户仍然可见,不受影响。
时隔月余,记者再次登录支付宝等多个平台,发现以往销售互联网存款产品的“银行精选”等细分频道仍在,但老用户点击进去后也无法看到银行的存款产品了。
持有产品的用户权益不受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全面下架,是为了响应监管的要求。2021年1月15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央行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由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
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商业银行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存款业务,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产物,最近业务规模增长较快。但该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风险隐患,涉嫌违反相关监管规定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相关要求,突破地方法人银行经营区域限制,并且非自营网络平台存款产品稳定性较差,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也带来挑战。因此,为防范金融风险,依法对上述定期存款以及定活两便存款业务予以叫停。
随后,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商业银行“不得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而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吸收存款的,应当遵守相关监管规定。
互联网存款产品全面下架后,持有此类产品的老用户怎么办?是否需要提前将存款产品取出呢?
记者咨询了京东金融、度小满等平台的客服,对方表示,用户已持有的产品不受影响,到期后会自然结清,相关存款依法受保护。
应对
银行发力自营渠道
记者了解到,银行纷纷采取行动发力自营平台,将原有的第三方平台的个人存款业务转移至自营渠道。
湖南三湘银行、山东蓝海银行、安徽新安银行、无锡锡商银行等都先后发布了公告,称此前在第三方平台开展的个人存款业务,已转移至其自营平台办理,已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的该行存款产品权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仍可通过该行自有平台进行查询或通过原第三方平台进行查询和取现操作。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监管落地后,预计中小银行将加大自营平台的推广力度,包括通过微信小程序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互联网存款业务的受限将引导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调整。城商行、农商行等区域性银行或将加强本地客户的服务力度,进一步发挥线下网点的优势,增强线下吸储的能力;民营银行线下网点较少,零售业务主要通过线上渠道,预计会通过增加同业负债来降低对存款的依赖。
建议
持有用户不建议提前支取
一位民营银行从业者表示,购买了相关产品的老用户不用担心资金安全,不建议提前支取相关产品,以免利息受损。产品到期后,用户再综合考虑是否投资其他产品,或者通过银行App等自营渠道继续购买同类产品。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潘显璇
编辑: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