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8银行之势:“严监管”持续 调整将加速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罗荣 2017-12-29 08:47:48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的银行业,严监管贯穿始终。3月末以来,银监会“三三四”专项检查陆续启动,针对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进行全面整治,监管风暴掀起。

  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是其重点关注的四方面问题。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资管行业迎来最严监管。在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下,2017年的银行业正在经历调整与转型。前三季度,多家银行出现“缩表”现象,与此同时,银行业营收增长艰难,不良分化。

  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部高级分析师温宇琪向记者表示,随着MPA考核趋严和监管部门加强对同业、投资等业务的风险排查,银行同业、投资业务增速放缓。同时,由于市场资金较为紧张,银行同业负债成本上升。受以上因素共同影响,银行业通过加大杠杆运作快速扩张资产负债的趋势有所放缓,且这种情况可能持续。

  同业加速去杠杆

  近年来,一些中小银行依靠同业业务的扩张,取得了较高的规模和利润增速。然而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入,银行同业业务受到打击,进而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

  2017年一季度,中信银行成为首家缩表的银行,资产规模相比2016年末减少了3.02%。二季度,缩表银行增至7家,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无锡银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表,三季度则有6家银行缩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从客观因素看,2017年以来银监会出台一系列监管文件,银行同业资产和负债都在下降,理财业务增速也在下降,这对于银行的资产规模会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一些同业业务发展比较快的银行,影响比较明显。

  此外,他进一步指出,“缩表”也有银行主观方面的因素,“一部分银行开始摒弃规模情结,主动放慢速度,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对一些成本比较高的业务主动进行压缩。同时,虽然宏观经济向好,但整体压力比较大,银行业发展比较谨慎,也影响了业务发展的增速。”

  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在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也曾表示,该行率先“缩表”,经营策略顺应大势,把握了货币市场趋紧、监管政策趋严、银行存款增速放缓的趋势,有效避免了资产和负债业务发展不协调可能带来的问题。

  “是这一轮监管以来,同业业务和非标投资是受影响最大的两块,这两块共同导致了银行缩表。”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说道。

  “展望2018年,大资管新规很明显要打击非标,理论上非标投资仍然有下行压力。同时,2018年一季度同业存单要纳入同业负债管理,最近新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也强调了要把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管理,所以在政策非常明确的推动下,银行收缩同业的动力依然存在。”闫玲表示。

  营收面临双重挤压

  与2016年相比,2017年银行业营收状况不佳。从2017半年报数据来看,25家上市银行中,共有12家银行营收同比下降。从三季报来看,有11家银行营收同比减少。

  净利润方面,从三季报来看,华夏银行和江阴银行净利润同比减少。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净利润增速普遍高于股份行和国有行,其中多家净利润两位数增长。股份行中,只有招行实现净利润两位数增长,同比增13.03%,国有行的净利润增速在2%~3%左右。

  具体到收入结构,从几家营收降幅较大的银行来看,2017年上半年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4.25亿元,同比下降17.04%。其中,利息净收入占比为81.69%,同比增长4.56个百分点;非息收入占比为18.31%,同比下降4.56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同比减少34.83%。

  “从利息收入来说,利差在缩窄,资金成本上升明显,同时为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利率在下降,从而挤压了利息收入。非息收入方面,银行这几年手续费不断下调,收费减少,导致中间收入减少。”董希淼说道。

  此外,理财产品规模增速放慢也对银行中收减少产生影响。不过,部分银行营收下降的同时,净利润同比增加。

  发力零售业务

  温宇琪表示,银行业资产质量仍然面临一些压力,信贷业务收息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强监管环境下银行通过加杠杆扩大生息资产的情况难以持续,同时由于资金面较为紧张,资金业务的收益和成本可能出现倒挂,资金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难度较大。

  为了获取更加稳定的资产负债来源,不少银行着力推进零售业务发展。在零售转型的过程中,金融科技的地位被再次强调。

  不良拐点可期

  除吴江银行未披露三季度不良数据外,截至三季度末,25家上市银行中,不良率在2%以上的为江阴银行(2.42%)和浦发银行(2.35%),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的不良率在1%以下,分别为0.9%和0.86%。

  银监会数据显示,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6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34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与上季末持平。“商业银行总体的不良率是与2016年底持平的,但国有银行下降的非常明显。”闫玲指出,“与此同时,农商行的不良率是在上升的。”

  华泰证券研究院沈娟、郭其伟在研报中指出,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连续第四个季度环比持平,资产质量压力得到控制。

  “企业盈利的持续好转,2017年工业企业盈利同比增速一季度快速回升,年末还能保持在20%,我们预计2018年企业盈利同比增速仍然会保持在15%左右,这是支持商业银行不良率的好转的。同时,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双支柱的框架,对不良率的监管力度在加大,银行对这块也很重视。可以看到不少银行不良资产比总资产规模已经出现了下降。”闫玲指出。

  沈娟、郭其伟指出,大型银行资产质量稳健,2017年已经率先出现不良贷款率拐点。而预计2018年在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企稳的影响下,不良贷款率会出现实质性拐点。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罗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