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9月27日讯(通讯员 蒋浩)几日前,交通银行衡阳分行接待的一位客户遇到了类似“王总换手机号了”的电信诈骗。所幸银行员工及时发现,提醒并帮助客户识破了骗局,避免了大额资金损失。
大堂经理慧眼识骗局
当天中午,李女士匆匆来到交通银行衡阳分行华新支行,向大堂经理询问跨行汇款及手续费等方面的问题。交谈中,大堂经理得知客户是应领导要求给他的一个朋友汇款。出于职业敏感,工作人员进一步与客户沟通了解汇款原因及用途等。原来,几天前,李女士接到单位“领导”的短信,称换了新手机号码,于是把“领导”的新号码存了起来。几小时前,她接到“领导”的短信,称“在外办事不方便打电话,请汇4万元给XXX朋友”,短信附朋友的收款账号。见是“领导”发来的短信,李女士没有多想,来到银行准备汇款。
为避免上当受骗,大堂经理提醒客户拨打领导的电话,确认后再付款。李女士接受了工作人员的建议拨通了“领导”电话,无人接听,然而,“领导”却通过短信催促她赶快付款。大堂经理让李女士再拨领导的旧电话号码,结果得知,领导根本没有换号码,更没有给她发过付款短信。客户这才如梦初醒,为自己的大意捏了把冷汗。
诈骗手法解析
事实上,在这起骗局之前,该行很多客户也曾接到多条类似的“领导换号码”的短信,所幸骗局均未成功。
这种骗局融入了黑客攻击、心理学、数据分析等技术,其缜密程度远远超过了过去“猜猜我是谁”“法院传票”之类简单行骗模式。其主要手法为:第一,骗子通过某途径,向某单位领导手机植入木马病毒,使得该领导手机自动向通讯录里名单群发“换手机号码”的短信,有的人回信表示收到信息,并存下新号码,这就为骗子的第二步行骗提供了条件;第二,骗子根据回复的短信进行身份分析,挑选上下级关系的下手行骗,因为下级对上级有敬畏心理和求表现心理,对上级所发的“汇款”短信执行力度较大,而且不会轻易打电话求证,所以极易上当。
有的受害人接到领导换新号码的短息后,可能会打电话侧面求证,而骗子则将新号码呼叫转移到领导的原号码上,这样,拨的是骗子的号码,却仍然是领导本人在接电话,从而打消了很多人的怀疑,获取受害人对“领导”新号码的信任。
提醒:转账前核实对方身份
骗局虽然设置精妙,但只要多几个心眼,也能提防。多数骗局最终都要通过银行进行汇款,因此,汇款人在汇款之前,最好跟银行柜台人员沟通交流,多问几个为什么,防止上当受骗。“有些客户出于私密性考虑,不愿意跟柜台员工交流,个别客户对柜台员工的善意提醒甚至有些抗拒,”交通银行衡阳分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其实银行柜台员工会恪守职业操守,不会泄露客户信息,客户跟柜台员工交流,相当于多一个资金管理参谋。”
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如果是领导短信要求付款,汇款前一定要通过电话等能核实身份的方式与领导本人确认无误后再操作,如汇款数额巨大,最好当面询问。另外,若手机接到含有不明链接的短信,千万不要轻易点击,因为链接很可能是木马病毒,能够盗取手机通讯录,并群发诈骗信息。
目前,交通银行在各营业网点摆放了网络安全知识介绍、防范电信诈骗等宣传资料,主动向客户介绍网络、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等。网点工作人员还会不定期接受专业培训,提高网络、电信等诈骗手段的识别、防范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客户识别风险、堵截诈骗。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蒋浩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