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赴港投保保费总额飙升 赴港买保险到底多保险?

来源:红网 作者:文乃斐 编辑:吴芳 2016-04-29 08:58:2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4月29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文乃斐)“和买包一样,并不是只有特别有钱的人才会去香港买保险。”湖南人小唐在香港工作,最近这些时间,随着赴港买保险的热度升温,亲朋好友也总向他打听购买保险的事情,“我在香港的住所已经成为了投保据点”。
  
  小唐的经历只是赴港投保热潮的一个缩影。当前,香港保险几乎成了继包包、奶粉之后的又一热销品。这也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保监会近日对赴港投保发出了风险提示。
  
  小唐今年26岁,在香港读完研究生之后,就留在了香港湾仔区工作。
  
  有关“保险据点”这件事得从他自己买的一份5万美元的重疾险开始。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经济条件有限,保险公司能够给小唐选择的是相对经济的一款重疾险,“能够保69种重大疾病,一年交7000多港币,交满十年。”
  
  小唐告诉记者,按照合同约定,如果这十年内,他得了这69种病中的一种,保险公司将一次性赔款5万美元,相比较他所了解的部分内地保险,“不仅保障的疾病涵盖面比较广,保费也比内地相对便宜。”
  
  最先找小唐买保险的是他表姐。小唐推荐了自己的保险经纪,其与表姐沟通后,出具了一份分红保险的保险方案。表姐觉得合适,就约好了时间来香港投保。就这样,接二连三地,朋友也都开始来托小唐买保险。
  
  “有些同学不仅自己买,还要带着父母直接来找我买。”小唐说,买保险快和买名牌包一样了,并不一定是有钱人才会选择投保,而且,在广州、深圳工作的湖南人,也都有赴港投保的习惯。
  
  因为陪买的次数太多,小唐也积攒了一部分的经验。目前,内地前往香港投保一般只会选择两类保险,重疾险和分红险。
  
  小唐提醒赴港投保的市民,一定要如实填写保单信息,包括身体状况、经济状况、财富资产等等,一旦有任何不诚信的地方,保险公司就有拒赔的可能。同时,在购买重疾险的情况下,如果此前有做过体检,则最好带上体检报告前往,“否则也会有违背‘最高诚信’的可能。”另外,投保人投保申请须由保险公司查验,备案投保人的有关身份证件和入境证明等文件,以确保投保人购买保单之日在香港,从而保证保单的合法性。
  
  赴港投保保费总额飙升
  
  本报长沙讯小唐的“保险据点”仅仅是内地赴港投保热潮的一个缩影。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到香港购买的保费总额达211亿港元,而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44亿港元。相应的,不少香港的保险经纪也和奢侈品销售人员一样,会讲普通话,会通过微信与内地客户进行沟通。
  
  为何内地客户青睐香港保险?据香港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经纪表示,在香港买重大疾病险的费率要比内地低两至三成,同时产品保障范围更广,例如香港重疾险范围最广的能覆盖120种疾病,还提供对原位癌等疾病的保障,“这些疾病不在内地保险产品保障范围内的。”
  
  同时,赔款条件宽松也是该保险经纪所强调的优点,“理赔的时候客户只需要把相关的资料寄送给保险公司或者经纪人,保险公司审核之后就会给客户理赔,不需要去香港。”该保险经纪表示,而国内大多数三甲医院都为香港保险公司所认可,只要有医生的诊断书,购买重疾险的客户就可以申请赔付。
  
  对于分红险,该保险经纪表示,香港保险的收益较高,不少投保者也比较认可。
  
  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

  
  然而,赴港保险热潮背后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保监会日前就此发布风险提示。
  
  保监会表示,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以港币或美元结算的保险产品也会给内地投保人带来汇率风险。保监会声明,如果外汇支付政策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的长期寿险保单无法交纳续期保费。

来源:红网

作者:文乃斐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money.rednet.cn/c/2016/04/29/66185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