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联合发布数据显示,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该指数已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显示在良好预期的促动下,我国制造业平稳运行态势更为牢固。
与此同时,1日,汇丰银行发布7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7.7%,较6月终值48.2%有所回落,显示制造业运行已经连续第三个月放缓。
统计局:下半年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此前不少经济学家预测,随着经济增速持续放缓,7月份官方制造业PMI可能时隔9个月首次跌入萎缩区间。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称,7月份PMI指数小幅回升,表明未来经济增长趋稳。
7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0.6%,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显示当前市场需求稳中趋升;同时,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较为显著,该指数虽然仍处在50%以下,但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达到49%,预示后期出口恢复性回升。
其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下降走势,比上月上升2.3个百分点至56.4%,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持乐观预期的比例有所上升。
受此影响,企业采购增加、生产加快。采购量指数由6月份的49.5%上升到50%,原材料库存指数由47.4%上升到47.6%。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52.4%。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国家采取的发展改革措施不仅改善了大企业的预期,小型企业信心也有所增强。不过,在不少专家看来,尽管PMI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但PMI指数与近期的其他一些指数间仍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歧走势,难掩经济疲态。
汇丰:制造业运行放缓加剧
与此同时,1日,汇丰银行发布7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7.7%,较6月终值48.2%有所回落,显示制造业运行已经连续第三个月放缓。
分项数据方面,7月制造业产出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收缩,收缩率环比略有加速,但整体仍属轻微。
调查显示,国内外市场疲弱导致客户需求放缓。据出口商反映,来自欧洲、东南亚和美国的新订单量均出现环比下降。用工数量连续第四个月收缩,7月份收缩率为2009年3月以来最大。7月份,制造商连续第三个月减少采购,但降幅尚小。价格方面,成本压力继续放缓,平均投入成本的降幅虽是4个月来最小,但整体仍属明显,进口商品价格有所回落。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由于内需和外需的疲软,制造业增长放缓进而继续拖累就业的增长。加之近来其他经济数据走弱,政府出台了更多的微调措施,包括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增加包括保障房、铁路、节能环保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领域的支出。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将增强市场信心,减少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