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6月25日讯 (潇湘晨报记者 卜盎)“说到底还是天量信贷和影子银行埋下的祸根,大家都习惯于大把花钱,央行的突然停手,让大家措手不及。”某外资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交易员慨叹,不期而至的“钱荒”,已经让长期以来的流动性盛宴提前散场。
这位交易员的慨叹背后,是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的一路暴涨,从6月6日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迅速飙升,隔夜拆借利率从5%左右一路冲高到6月20日的13.44%,隔夜回购利率最高曾达到史无前例的30%,而从去年12月以来,同业拆借利率一直维持在3%-3.5%之间。
10倍飙升的资金成本,央行的停止“供血”,让所有银行猝不及防,颇不适应,一场或许可控的“中国式钱荒”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演绎。
资金吃紧拆借利率一天一个价
“从上周五开始,几家银行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给我,说同业存款利率大增,并且一天一个价,19号的隔夜同业存款报价是9%。”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经理告诉记者,最近几天自己成了各大银行的揽存目标,电话、短信轰炸不断。
在他向记者转发的一条短信中,某银行长沙分行直接言明:“由于近期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我分行需要资金缓解短期头寸压力。”短信中列明的同业资金报价为:隔夜、一周、二周、1个月均为9%,3个月为6.6%,6个月5.6%,12个月5.3%,且强调上述报价仅为6月19日报价,之后报价可以随行就市。
“端午节后,就很紧张了。”上述固定收益交易员告诉记者,每年的年中和年底,都会是银行资金的紧张时刻,但每每到这个时间,央行都会出手,释放一些流动性给商业银行,不过,今年很是反常,央行迟迟未有动作。这让银行间债券市场气氛都变得异常紧张,“大家都开始放缓交易速度了,先把钱留住。”
来自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日报显示,6月8日当天交易量大幅缩小,比上一日缩减37.55%。而在此前一天的6月7日,债券回购的利率已经大幅跳涨,隔夜利率和14天品种利率上行幅度超过250个基点。此后,拆借利率持续飙升直至沸点,甚至出现史无前例的30%隔夜利率的水准,让基金经理感叹,银行现在自己给自己放起高利贷。
揽存心切一天期银行理财产品惊现
“一天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4%,算存款、保本、每日可申购”。这是广发银行长沙分行营业部内,一张银行理财产品最新一览表的“最大亮点”。资金紧张的6月,商业银行已经被迫祭出超短期理财产品。
事实上,除开超短期理财显身江湖之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是节节攀升。来自银率网湖南市场的统计显示,民生银行与华夏银行分别发行了期限为35天、72天,但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7%的理财产品,不过民生银行的起购金额起点为1000万,华夏银行的起购金额为100万。此外,资金门槛在5万元左右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是节节上涨,大多在5%以上。
“理财产品说白了,就是资金池,借新偿旧,6月份的兑付压力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人员告诉记者,理财产品的集中到期,让银行不得不加大吸金力度,从而大幅抬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高达13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在6月到期。”惠誉中国金融机构评级主管朱夏莲曾经公开表示,短期内,偿还这些即将到期的理财产品将是内地银行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现在看来,央行并不愿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朱夏莲认为,如果政策方向未变,随着理财产品到期,7月前银行间同业拆息利率还会继续上升。
不是没钱,是钱放错了地方
在金融机构的资金面不断告急的同时,不久前央行公布的各项金融数据却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
尽管整体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5月份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依旧高达15.8%,新增信贷量仍高企,人民币存款余额也已逼近百万亿元的大关,1-5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9.11万亿元,同比多3.12万亿元。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眼下的“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
几年来,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一种流动性充裕的状态下。与此同时,宏观数据中M2与GDP的比值却在不断的扩大,到今年一季度,M2与GDP的比值已近200%,这意味着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减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量的社会融资其实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
在不少业内人士和经济学家看来,由于我国没有利率市场化使得市场中存在监管套利的机会。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在融资上具有先天优势,更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从而使其能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进行套利,由此导致资金的重复计算,进而导致社会融资总量的虚增。
日前,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已经成为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一项总方针。
央行要求银行强化流动性管理
“这是一场央行可控式钱荒。”这是福布斯中文网对于突现于2013初夏的资金紧张局面的点评,央行正在通过公开市场的手段,对“影子银行”进行敲打和警醒。
与外媒对于可控性钱荒的猜测颇为应景,昨日上午11点,央行在其官网上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称,“各金融机构要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一般贷款、票据融资等的配置结构和投放进度,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这应该是多年来的第一次,事实上,上周五,央行已经给大行发了窗口指导的命令,今天开始,拆借利率已经降了。”上述交易员告诉记者,央行通过官网对银行间流动性进行说明和表态,应该是其十几年从业经历中的第一次。在此次公开表态之前,央行已经对国有大行做出指令性要求。
6月24日午间消息,当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多数品种回落,尤其隔夜和1周品种,连续两日回落。其中隔夜利率下降200.30基点,报6.4890%;1周下降123.20基点,报7.3110%。 记者卜盎
[专家声音]
央视经济评论员马光远:
管理层发起逼迫银行业转型的“军演”
这次“钱荒”,恰恰是央行主动发起的一场逼迫银行业资金转型的军演,这场军演已酝酿半年之久。从年初开始整顿信托、理财产品等影子银行的风险,到4月掀起债市核查风暴,以及到外管局6月发布《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都意在挤压高风险业务,避免最终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惨剧。然而市场对此置若罔闻,将之视为“狼来了”的游戏,这一次,很显然,狼真的来了。
“钱荒”既然是管理层主动导演并乐于看到的,期待央行再次开闸放水则几乎不可能。管理层和央行对其可能引发的风险显然心里有数,绝不会被所谓的“不救市实体经济会遭受重大打击”所吓倒。管理层主动制造的“钱荒”是中国货币政策真正转型的发令枪。当然,要真正让资金回归实体,这一枪显然不够,还需要利率市场化、抓紧民间金融合法化步伐等更多的改革举措。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
货币市场利率飙升将带来三波冲击
近期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大幅度飙升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三波冲击。第一波冲击是银行间资金的极度紧张,这在过去一周已经发生,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最坏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第二波是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冲击,表现为票据和理财产品利率的飙升,目前第二波冲击已经初露端倪。第三波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信贷收缩使得疲弱的经济加速下降。
第二波和第三波冲击在一定范围内将相互加强,再加上影子银行体系缺乏透明度以及一些其他的结构上的脆弱性,这使得冲击过程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
虽然危机的发生只是小概率的尾部风险,但在极端条件下如果出现个别小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和一定范围内的债务违约,政府也许会容忍这一局面的出现,并以此作为加强市场纪律的一个契机。
[网友吐槽]
《江城子·资金紧张》
你发央票我发狂,闹钱荒,债满仓。隔夜难求,抛券最心伤。烧香哭求逆回购,几时有?问周郎。一念头寸就发慌,天苍苍,野茫茫。Shibor疯狂,直线往上涨。垂死病中惊坐起,西北望,跪央行。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卜盎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