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腾空的晓园大楼门面已被拆得七零八落。)
(晓园大楼外墙上依稀可见被拔掉的“湖南省最专业的数码摄影器材市场”几个大字。)
红网见习记者 郭志强 长沙报道
区域品牌能走多远?很多人都在观望。
晓园数码城,这个沉淀了湖南数码爱好者太多回忆的“城市胎记”;这块历经十年沧桑、稳坐湖南摄影器材头把交椅的品牌,就这样静静地消失在长沙火车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自今年1月1日晓园数码城易主以来,原有的80多家商户已被分流,原有的“晓园品牌”似乎在纷纷扰扰的协商中也“风雨飘摇”。
而随着官、商、民三方的博弈向深层走去,博弈的重点也变成了“谁是市场破坏者”的话语争夺。
一个区域品牌,到底该由谁来决定它未来的形态和命运?
“三个受害者一台戏”
“不幸者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用来形容晓园数码城搬迁纠纷当事各方是再恰当不过了。
目前,地处五一大道和车站路交叉处的晓园大楼,已被围挡围得严严实实,靠五一大道的门面也都被拆得七零八落,晓园大楼外墙上依稀可见被拔掉的“湖南省最专业的数码摄影器材市场”留下的岁月痕迹。
“晓园大楼,目前被空在那里,我们得重新招商、重新装修、重新规划等。这对我们科佳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你知道我这么多的资金成本投在这里,这么多人工成本铺在上面,空置一天的费用就损失大几万。”5月18日,湖南科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佳公司”)统筹晓园数码城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何为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倒苦水。
在这场纠纷中,作为受害者出现的还远不止科佳公司一家。
事情的起因还得追溯到2012年年底原物业方湖南晓园数码摄影器材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晓园数码”)与产权方长沙吉申百货公司(以下简称“吉申公司”)签订的10年合同到期,吉申公司通过公开竞标方式,招标到第三方的管理公司科佳公司,合同期一年,年租金600万元。
也正是因为吉申公司未按照当初“优先租赁”的约定协议与晓园数码续签协议,单方面将晓园大楼通过招标租给了中标方科佳公司,晓园数码一纸诉状将吉申公司告到了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
采访中,据晓园数码方面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起诉后,芙蓉区的领导认为晓园数码、吉申公司两家公司不应该走到打官司的地步,出面安排进行调解,将这三家公司的负责人叫道一起坐下来商量。
“本来按照我们晓园数码的计划,这个官司肯定是要打到底的,后面区领导找到我们做工作,意思是‘请你们姿态高一点,做一些牺牲’,后面经过调解,我们才做出让步,公司为我们商户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晓园数码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对于晓园数码的这方解释,一些原晓园商户似乎并不买账。
采访中,长沙奥创数码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马宗富言辞激烈,“既然经营了湖南‘头把’摄影器材品牌,我认为晓园数码你就应该有成熟、妥善的管理方法,那你为什么最终还要拖着那三个月不走?你牺牲了谁的利益?有没有想过三个月以后我们八十多家商家怎么办?十年的房租我们都交了,还怕欠你三个月房租?”
目前,马宗富既没有搬去科佳公司新腾出来的场地“科佳摄影城”、也没有选择跟晓园数码走,而是在解放路找了一个门面自己经营,对于这场纠纷,他似乎有很多委屈无处发泄。
走访中,很多商户感叹,晓园数码城走过的十年,也是他们在这里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十年,像马宗富这样的商户为晓园数码城倾注的感情实在太多,也有太多的不舍。
“两个不要”成谜?
“晓园数码城就是毁在政府和业主手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一语中的,在法院调解书中明确规定,晓园数码在迁出晓园大楼以后,这栋大楼里面的所有商家不能做数码器材相关的东西,或者营业这类东西,但是商家可以做其他产品。
这位商户认为,“晓园数码在接受这个调解协议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考虑到这个市场的发展?”
经过多方求证才了解到,经芙蓉区政府、法院调解,科佳公司确实与晓园数码签订了一份调解协议,内容是从4月1日到5月底,商户不能在晓园百货大楼内经营数码摄影器材,否则赔偿300万。
这个协议是谁先提出来的?这两个月是晓园数码为商户和公司寻找的一个搬迁缓冲期?
“在协调会上,科佳就曾明确表示,不要晓园数码城这个市场,不要一个商户,简称‘两个不要’。”晓园数码上述负责人表示。
晓园数码方面认为,正是因为科佳有这个“两个不要”,加之晓园数码总经理姜雁菁是芙蓉区政协常委等多种因素综合,政协、法院方面才来做晓园方面的工作,“没有这个基础,晓园数码至少可以用半年时间来安置商户,不会不要这个市场,也不会接受调解。”
面对晓园数码方面的指控,科佳方面则矢口否认。
“科佳从来没有说过一不要这个市场,二不要这些商家。”据何为介绍,科佳在接手晓园大楼当天,还在华天准备了十来桌酒席款待商家,准备就商家的安置、晓园项目未来的规划给商户进行初步的讲解,同时也想听取商家的意见,但是结果商家都没去。
“如果我们科佳说了,不要这个市场,不要这些商家,下面这么多商家也不会到我们科佳摄影城这里来,而且下面这些商家都是原晓园市场的核心大商户。”一位在科佳数码城的商户对“两个不要”的说法莞尔一笑,如果仅从常识来判断,“两个不要”是无法成立的,一个好端端的卖场在这里,这么多的商家在这里,科佳不用投入什么东西,交完租金就可以从商家手里收租金,何乐不为?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一个沉淀了十年的卖场,科佳怎么会不要?
走访中,记者发现在科佳摄影城一、二楼大部分商户都是原晓园大楼的卖场大户,出于维护其他商户利益诉求方面的考虑,他们并不愿意接受采访。
如何廓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尽管目前晓园数码已经迁往了朝阳电器城,也已经拿到了相关产权证,一楼门面商铺的装修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但是,在这场晓园数码城搬迁纠纷中,应该说科佳公司、晓园数码、商户都不是赢家。
“如果政府要插手市场行为,那么任何市场主体都必须给政府让路。”湖南示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袁冬梅表示。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芙蓉区政府提出了“2013年特色提质改造”项目,准备对火车站周边的老商圈进行提质改造。
这一情况在采访中也得到了一些原晓园商户的认同,“芙蓉区政府计划对晓园商圈有一个整体的提升,晓园数码城原来的装修本来就不是很好,正好赶上晓园数码跟吉申公司合同到期,”这一情况也为区政府提升整个晓园商圈品质迎来了一个时间节点。
加之,科佳有运作市场、品牌的能力,更有升级改造晓园大楼的资本,区政府在这场纠纷中,更多的偏向了科佳这边。
“我们进驻晓园大楼以后,消防跟我们科佳多次打过招呼,里面的线太乱了,一定要把业态升级,一定要把整体的安全隐患全部解决掉。”何为表示,其实区政府对科佳公司的进入也是比较支持的,第一,晓园这个卖场的品质能提升;第二,如果这些商户还在的话,这个市场肯定也会做得更好,因为于区政府而言这对晓园商圈品质提升是一个很大的项目,也是一个很好的形象。
在商户口中,尽管晓园大楼十年下来,不管是装修,还是消防都严重滞后,有些楼层的女厕所甚至连一张门都没有,但在这场纠纷中,晓园数码城毁在政府和业主的手里,似乎并不是商户门的一时气话。
“商户在这里成家立业,沉淀了十年,有了感情。但是区政府没有一个完整的应急方案,至少应该拿出一个让我们商家和业主能够接受得了的方案。”马宗富表示。
其实马宗富的质疑更多的折射出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如何定位自身,如何廓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来源:红网
作者:郭志强
编辑:朱湘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