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寿等三家上市险企相继发布业绩预增公告,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谈及业绩预增原因,除了深入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优化经营管理模式等因素,几家险企均提及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投资收益大幅提升。
10月19日晚间,中国人寿公告显示,预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567.85亿元到1776.89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522.62亿元到731.66亿元,同比增长约50%到70%。预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1570.11亿元到1779.46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523.37亿元到732.72亿元,同比增长约50%到70%。
中国人寿表示,公司积极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做实做优“五篇大文章”,聚焦价值创造与效益提升,持续深化资负联动,深入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投资管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稳健开展跨周期投资布局,持续提升投资专业能力,不断增强投资组合收益稳定性,提升长期回报潜力。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不断巩固,公司积极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把握市场机会坚决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稍早前,新华保险也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经初步测算,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为289.98亿元至331.41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82.85亿元至124.28亿元,同比增长40%至60%。
新华保险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深入践行金融国企使命担当,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导向,紧密围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目标,巩固并全面深化金融专业化、市场化、系统化改革,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公司聚焦保险业务价值增长和品质提升,升级强基工程,强化制度经营和队伍自主经营能力提升,在产品、服务、队伍、生态、科技、运营等领域全面做好保险负债端的经营管理,加快推进分红险转型,坚定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同时坚定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前景,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优势,积极响应保险资金入市的号召,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增配能够抵御低利率挑战的优质底仓资产,夯实长期收益基础。前三季度中国资本市场回稳向好,使得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在去年同期高增长基础上继续同比大幅增长,进而实现了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较大增长。
中国财险也披露,根据公司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与2024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40%到60%。该公司同样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化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人保集团“五个一流”目标要求,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强化重点领域战略布局,推动业务发展提质增效、资源分配精准高效、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承保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同时,公司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在保持流动性安全边际的基础上,公司适度增配具有长期价值的优质权益类资产。受益于前三季度资本市场上涨,公司配置结构的优化放大了市场上涨的正向效应,总投资收益同比增幅较大。
“我们认为2025年前三季度三家上市险企在去年同期‘9·24行情’带来的较高基数下进一步实现利润高增的共同原因为,股票市场回稳向好推动权益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其中第三季度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17.9%,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1.8个百分点。”光大证券研究表示,三家险企差异点在于,截至今年9月末,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6月末提升21个基点(去年同期下降5个基点),预计受利率短期上行影响,国寿保险服务费用同比有所改善;2025年1月24日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并于9月获得董事会席位,预计新华保险对杭州银行的会计科目计量将变更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而对当期损益产生一次性正面贡献;中国财险受益于大灾影响同比减弱以及非车险“报行合一”,COR(综合成本率)延续改善趋势进而释放承保利润。
国泰海通非银刘欣琦团队也表示,权益规模提升以及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预计上市险企净利润在同期高基数基础上延续超预期增长,且增速普遍高于2025年中报增速。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小洁
编辑:吴芳
本文链接:https://money.rednet.cn/content/646954/67/1537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