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庭湖南岸的创新热土上,一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悄然发生。建设银行益阳市分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将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科技型小微企业,在“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书写着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科技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9.95亿元,累计为22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用创新金融方案破解科创企业“成长的烦恼”。
破冰:让“卡脖子”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走进益阳市赫山区龙岭工业园,益阳市宏顺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卷卷银白色金属复合带材正源源不断地下线。
“这是5G通信基站专用的电磁屏蔽材料,厚度仅有0.03毫米却要承载10万次弯折。”益阳市宏顺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平轻抚样品,眼中闪烁着科技工作者特有的执着光芒,“当初为了实现进口替代,我们经历了太多艰难险阻,好几次都差点倒在黎明前。”为了攻克技术难关,研发团队日夜奋战,查阅了海量国内外资料,进行了无数次实验,不断尝试新的材料配方和工艺,终于在电磁屏蔽材料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年,益阳市宏顺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攻克“超薄铜铝复合”工艺的关键时期,遭遇了严重的资金瓶颈。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公司主要资产集中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上,轻资产的特性与银行注重抵押的信贷要求形成了落差。
正当研发团队无奈准备缩减实验规模,甚至面临项目停滞的困境时,建行桃花仑支行的“张富清金融服务队”主动上门服务,带来了“技术流”评价体系。他们深入企业,对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全面评估,将公司的9项专利,涵盖了材料制备、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领域,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纳入授信评估。创新采用“纯信用”模式,打破了传统信贷模式的束缚,仅用7个工作日,就为企业投放了500万元“善新贷”。这笔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攀登:在车载光学赛道定义中国精度
“这枚直径仅23毫米的车规级光学镜头,能在-40℃至105℃的剧烈温差中保持微米级成像精度,我们为此优化了68版光学设计方案。”在湖南益阳国辰高新产业园的千级无尘车间内,博明英光学创始人杨志手持最新研发的ADAS镜头介绍道。这支由比亚迪前光学专家领衔的团队,在2022年推进智能驾驶镜头国产化时,遭遇了“技术深水区”——当高低温自适应补偿算法通过车规验证的关键节点,3000万元研发资金已消耗殆尽。
建行桃江支行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评估+信用”组合方案,将企业持有的12项专利打包评估,通过“善新贷”科技金融通道发放1000万元专项贷款。如今,博明英的宽公差算法镜头已批量应用于比亚迪仰望U8,在50℃沙漠极热与-30℃雪原极寒测试中实现零故障;其自主研发的红外共焦模组更被选为“珞珈三号”智能遥感卫星载荷组件,在轨运行期间光学畸变率小于0.03%,打破了德国蔡司在航天光学领域长达十年的技术封锁。随着12条全自动生产线投产,企业月产能突破300万颗,在智能驾驶镜头国产替代率榜单上跃居前三,创造了本土光学企业从车规验证到批量装车的最快纪录。
蝶变:千帆竞发创造“船”奇动能
从江畔船台到深海试航区,从单机生产到链网协同,三环船舶正重构内河高端制造的产业版图。但2024年初,企业却因缺乏生产资金,面临新能源船舶无法“入海”的困境。
建行沅江支行为其量身定制“科技贷”。通过“政府风险补偿基金+银行信贷”的风险共担机制,给予企业980万元信用贷款。如今,新能源船舶的汽笛声已响彻湖面,未来一艘艘大船必将载着沅江的故事,穿越风浪,驶向蓝海。
在益阳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建设银行益阳市分行正以金融之笔描绘着“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新图景,用有温度的金融服务破解着科技企业的“成长密码”。
“我们不仅要当科技企业的‘加油站’,更要成为陪伴他们穿越创新周期的‘同行者’。”在这条充满挑战的科创长征路上,金融与科技的协奏曲正奏响时代强音。(通讯员 吕俊)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吕俊
编辑:吴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money.rednet.cn/content/646948/69/1490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