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18日讯(记者 肖娟)理财市场在历经2022年“破净潮”冲击后,随着业绩向好开始回暖。曾经敬而远之的投资者,会吃“回头草”吗?
3月14日晚间,首份上市银行年报出炉。平安银行发布2023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平安理财的理财规模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跻身“万亿俱乐部”,成为继招银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等之后的新成员。
理财子公司趁热打铁上调产品规模上限
截至2023年末,平安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10130.6亿元,较上年末同比上升14.2%。
这似乎并不是个案。受益于债市走牛,理财产品业绩亮眼,部分理财公司则趁热打铁上调理财产品规模上限。
近期,招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调整旗下多只产品规模上限,部分产品规模上限从30亿元上调至50亿元,有的甚至调至100亿元及以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事实上,由于部分理财产品有较强的“吸金”能力,去年底部分理财子公司,如光大理财、上银理财等已先行上调了旗下部分产品募集规模上限。
曾经,银行理财在很多人心中是“白月光”,代表“稳稳的幸福”。然而,“滤镜”在2022年被打碎,多款产品破净,“稳稳的幸福”变成“大大的惊吓”。
随着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这也影响到广大居民购买理财的热情,理财投资者的求稳心态愈发强烈。随之而来的是,中长期定存、大额存单、储蓄国债等安全感满满的产品被疯抢。
2023年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2.94%
你会吃“回头草”吗?
2023年,以六大行为代表的多家全国性银行存款利率经历3轮较大范围调整。
目前,银行多品种主要定存挂牌利率已进入“1时代”,五大行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期的定存挂牌利率分别为1.45%、1.65%、1.95%、2.0%。
无独有偶,2023年以来,储蓄国债利率分别于2023年3月、5月、7月、10月、2024年3月,累计降息5次。即便如此,储蓄国债依然是“香饽饽”,迅速被秒杀。
随着银行定存、储蓄国债收益率不断下滑,加上银行理财表现向好,银行理财能打个“翻身仗”吗?
数据显示,2022年3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8.96万亿元,2022年4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则下降至26.65万亿元,下降规模超2万亿元。
自此,一路高歌猛进的银行理财受累于“破净”,在30亿元门槛徘徊。
2023年,银行理财改变策略,通过现金理财等低风险类产品揽客,给投资者“压惊”,部分存款资金或回流到银行理财。
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2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6.80万亿元,每月平均收益率2.94%,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81亿元。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编辑:郭雅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money.rednet.cn/content/646847/52/13640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