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解读来了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胡杨 编辑:吴芳 2025-10-22 09:43:1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不同期限存款产品利率的下调幅度在15到40个基点不等,也有个别银行长期限存款产品利率调降幅度达80个基点。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银行还出现存款利率“倒挂”现象,期限更长的5年期存款利率反而低于3年期存款。

东南沿海某城商行财富经理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银行存贷款利率“倒挂”对普通人会产生较直接的影响。当前来看,存1年期和2年期是比较划算的选择,能兼顾灵活性与收益。同时,建议投资者的闲钱投资考虑国债、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等低风险产品,收益比定期存款略高,风险也在相似偏好范围内。

个别银行存款打破

“期限越长、利率越高”规律

与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更趋常态化。

10月以来,多家区域性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例如,10月16日,福建华通银行发布公告称,调整人民币部分期限存款挂牌利率,6个月个人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至1.50%;1年期个人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至1.60%。10月20日,浙江平阳浦发村镇银行也对各类存款利率进行调整,活期存款利率下调20个基点至0.05%;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0.7%;6个月和1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35个基点,调整后分别为0.95%、1.15%;2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1.2%;3年和5年定期存款利率均下调80个基点,调整后分别为1.3%和1.35%。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后,还出现“长存少利”的现象。例如,上海华瑞银行调整后的最新的3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为2.15%,而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最新利率为2.1%,出现了典型的利率“倒挂”,打破了“期限越长、利率越高”的通常认知。

当前存款利率定价更反映市场供需关系

在业内人士看来,收益上的“存5年不如存3年”是利率市场化深化背景下,银行自主定价行为与流动性管理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具备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继续降准降息的预期,如果银行当下用较高的利率吸收大量5年期存款,未来降息时,这些存款会成为高成本负债,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因此,银行主动调降长期利率,是为未来做准备,这也是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

而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超过1年期及更短期限存款的利率下调幅度,还导致了存款利率期限结构的扁平化,各类存款收益水平之间差异越来越小、梯度更不明显。

对此,西部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银华指出,当前银行存款利率期限结构扁平化、部分银行定期利率倒挂等现象属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特殊现象。贷款重定价速度快于存款,导致利率调整在时间、幅度上不匹配。目前市场整体呈现资产荒、存款多的情况,加之降息预期强烈,银行基于市场预判、成本控制、市场需求等因素采取了主动定价策略,存款利率定价更加反映市场供需关系。

调整存款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而从储户角度来看,现阶段存款利率的调整对普通人的闲置资金规划管理会形成直接影响。

面对存款利率下行和“倒挂”的环境,上海熵煜信息科技事务所在报告中建议,可以考虑调整存款策略,让资金更灵活、更保值。比如,优先选择3年期及以内期限——在当前环境下,3年期存款在收益和灵活性上的性价比通常高于5年期。可以重点考虑1—3年期的存款产品,以平衡收益与流动性。尝试“台阶存钱法”——如果有一笔较大的闲置资金,可以将其分成几份,分别存入1年、2年、3年等不同期限。这样做每年都有一笔存款到期,既保证了利息收入,又保持了资金的流动性,方便在遇到更高利率的产品时及时转存。关注“特色存款”产品——一些银行为了吸引储户,会推出利率高于普通定期存款的“特色存款”产品。这类产品通常有特定的起存金额、付息方式(如按月付息)或期限,在购买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

此外,拓宽理财视野也十分重要。上述报告提示,普通投资者需要认识到,存款只是资产配置中安全稳健的部分。如果希望获得更好的保值增值效果,可以在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后,适当考虑将一部分资金配置于国债、低风险的“固收+”理财产品等。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者:胡杨

编辑:吴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