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业新规陆续出台 大资管格局下信托公司如何突围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胡萍 编辑:肖娟 2025-05-15 14:40:42
时刻新闻
—分享—

1月,《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日前,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今年以来,资管行业新规陆续出台。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经济增长和居民财富不断积累,我国资管行业正迎来规范发展新格局。

大资管格局下同台竞技

“资管新规发布后,我国资管行业迎来了统一监管的新时代,各类型资管机构可以在同一政策标准体系下同台竞技,对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具有积极作用。”本报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资管新规,指的是2018年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自此,信托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共同构成“大资管”格局。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从2017年末的11.6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末的32.8万亿元,领跑资管行业;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也在2024年达到27万亿元。

邢成分析认为,近些年,资管领域各类新政陆续出台,促使行业在合规与创新之间寻求更加稳健的发展路径。在大资管发展格局之下,各类资管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在不断竞合中探索发展之路。比如,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基金公司在货币市场、银行、保险在实体市场等已占据一定先机,信托公司具有跨市场投资、跨领域组合优势,可汇聚同业合作资源,在三大市场开展更加多元化的投融资业务,为客户提供更综合的金融服务。

天津信托副总经理王辉认为,《方案》关注服务国家大局、行业功能性、投资者回报和市场化法治化建设等要点,推动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权益类产品和ETF未来会有较大增长空间,这些对信托公司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为信托行业转型提供参考

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2025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显示,2025年将制定《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

“《方案》的多项内容有望成为《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的制定参考。预计《方案》的五大基本原则和四大突出特点以及一系列具体内容有望在《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中得到体现,为信托行业提升标品管理、权益投资、主动管理和相关风险管控等领域的能力提供指引。”王辉分析认为。

“信托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主动把握市场投资机遇,培育专业化的资产管理能力,在大资管格局中的合作生态将进一步完善。”邢成表示,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尤其是在三分类新规指引下,信托公司业务逐步由传统非标向标准化、净值化转型,大力发展标品信托,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

2024年信托公司年报显示,证券市场、金融机构投向规模及占比显著提升。发布2024年年报的57家信托公司数据显示,证券市场投向、金融投向的信托规模占比分别达40.22%和11.96%,同比分别提升6.5个和0.35个百分点。

中诚信托研究认为,无论是从信托资产的运用方式还是分布领域来看,标品信托均为规模最大、占比最高的业务类型。

加速资产管理信托发展

在王辉看来,随着《方案》发布,改革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加速优胜劣汰,给资产管理信托发展带来诸多影响。一是将进一步巩固公募基金在大资管领域的竞争优势,对资产管理信托业务的销售形成更大的压力;二是其落地后的改革经验将为信托行业提升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发展能力提供借鉴,帮助其少走弯路;三是业绩优异的资产管理信托产品有望对标资管市场,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也获得更高的管理费率,提升信托公司创收能力。此外,同业间差异化竞争层出不穷,那些拥有并能用好优秀投研人才的公司,有望在大资管领域形成竞争优势,甚至跻身国内一流投资机构之列。

对信托行业而言,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转型升级和制度优势的双重助力下,资产管理信托规模有望保持增长态势,成为大资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邢成表示,随着非标转标持续推进,信托公司将加快权益类产品发展速度,努力保持有市场竞争力的投资收益。同时,伴随客户广泛、数据海量、交互高频、服务期长、服务多样的证券投资信托等创新业务发展,信托公司亟须加快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尽快完善资产配置体系。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胡萍

编辑:肖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