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甘红 王义正 长沙报道
从1993年到2023年,湖南资本市场走过了三十个春秋。
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这些年来,湖南一直在探索如何“驾驭资本”,顺“市”乘风,破浪蝶变,在三湘大地的发展画卷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章节。
三十而立,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湖南该如何继续用好资本,撬动发展的巨石,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紧跟趋势,御风前行?
11月21日,由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湖南证监局指导,湖南省上市公司协会、湖南省证券业协会主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潇湘晨报承办,湖南省基金业协会、湖南省期货业协会协办的“潮涌新时代——湖南资本市场观察”大型全媒体主题宣传正式启幕。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拥抱未来。
好公司“俱乐部”日益壮大
1993年12月20日,是一个被载入湖南资本市场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湘中意”“湘火炬”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自此,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浪潮里,激起了属于湖南资本市场的第一朵浪花。
“湘中意”“湘火炬”上市仪式。
湘股破零,是湖南省股份制改革朝规范化方向迈进的一大步,加速了湖南企业的机制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当天长沙市所有的证券交易厅人头攒动,大家紧盯着电子显示屏。9点半刚过,电子显示屏跳出‘湘中意’‘湘火炬’两支股票,交易厅内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和掌声。”湖南第一代职业股民接受媒体采访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道。
泰阳证券营业厅内,股民们正在看盘交易。
在湘股破零前一年的1992年,湖南省首家证券公司——湖南证券(后更名泰阳证券)就已开业,并先后开通了沪深两市股票异地交易市场。
股票、资本等新名词、新理念开始从证券公司的营业窗口散出,在湖南的社会土壤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在许多老股民的记忆中,留芳岭证券营业部开业不久便成为了全长沙“烟火气”最足的地方之一,来这里的股民越来越多,大家待的时间也越来越久。
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2月,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的前身——湖南省证券管理委员会成立。
而这些,都为湘股破零提供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湘股破零的时间是1993年12月,此时距离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发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张上市股票已过去了9年。
有人提出,在改革开放最初的十年里,湖南貌似“慢了半拍”,这与湖南地处内陆,历来重文不重商的观念不无关系。
湘股破零,某种意义上,也标志着湖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实现了新的突破。而思想的桎梏一旦打开,善读书、能“打仗”的湖南人像是被激活了血脉中的奋进天赋。
1996年9家、1997年7家、1999年7家、2010年10家、2012年5家、2015年7家……湘企开始向资本市场阔步前行。
2017年,湖南资本市场迎来高光时刻——湘股破百,开启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这一年,交易所里,频频响起湖南公司敲响的上市钟声。
国科微、九典制药、泰嘉股份、宇环数控、科创信息、奥士康等17家湘企登陆资本市场,这也是迄今为止,湘企首发上市数量最多的一年。
上市湘企来自各个行业,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堪称湖南的好公司“俱乐部”。
2018年10月,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挂牌。2022年,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计划发布,湖南企业上市步伐加快,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一步做优做强。
2023年,随着湖南裕能、华曙高科、航天环宇、飞沃科技、惠同新材、崇德科技首发上市,华扬联众、威领股份分别从北京、辽宁迁入湖南,A股上市湘企总数达145家,数量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3位。截至10月31日,总市值约1.5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12位、中部第2位。
“第一股”众多的湖南身影
老中意电冰箱厂1983年成立,因引进了意大利设备和技术,故名“中意”。1986年,第一台“中意冰箱”问世。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中意电器,人人中意”这句广告词,几乎人尽皆知。
在那个“惟改革者胜”的年代,中意无疑走在了前列,是“好公司”的代表,这也是其能够获得股票发行资格的原因。
敢为人先,是湖南人最鲜明的开拓品格,同样刻入了上市湘企的发展基因。每逢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创新的节点,人们总能寻见湖南上市公司的身影。
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业绩良好、市场形象不错、股权结构单一,又愿意为改革付出成本的三一重工(已迁出)争取到了首批试点资格,成为“股改第一股”,将中国股市带进了全流通时代。
2000年10月12日,中联重科在深交所上市。
工程机械行业另一家标杆企业——中联重科,2000年于深交所上市,2010年于港交所上市,成为了业内首家“A+H”股,也是湖南首家“A+H”股。
“民营眼科第一股”爱尔眼科于2009年上市,2019年市值突破千亿元,是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坦言:“上市对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登陆资本市场获取股权融资,有力地支撑了公司全国连锁布局和全球化战略。”
在湘企上市集中井喷的2017年,湖南人打造的“中国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盐津铺子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上市过程就像是去‘西天取经’,在一路升级打怪,倒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形象地形容了这个让人难忘的过程。上市5年来,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不断拔高战略、提升愿景、做强做大,实现了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30%,成为休闲食品上市企业中综合增速最快的企业。
2019年7月22日,上交所科创板鸣锣开市,注册制试点正式落地。“2019年12月24日拿到证监会批文,2020年1月21日成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上市近四年,湖南科创板第一股——威胜信息副总裁、董秘钟喜玉依然清楚地记得每一个上市有关的重要时间点。
截至目前,已有16家湘企登陆科创板。其中,铁建重工是央企“A拆A”第一股。
“在保持国有控股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实行高管、核心骨干人员持股,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由一家央企全资子公司,转变为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公众公司。”铁建重工副总兼董秘唐翔告诉记者,上市后公司聚焦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融通发展,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据统计,145家A股上市湘企IPO总计融资额约1133亿元。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上市公司推出新项目、研发新产品,深耕行业、做强主业,实现了裂变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年至今,湖南A股上市公司增加了86家,在新时代加速了上市步伐。而湖南GDP在2012年突破2万亿元,随后一路突破3万亿元、4万亿元,2022年达到4.87万亿元。
如果从另一个维度去观察,或许不难发现,30年来,上市湘企的成长轨迹,就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一个缩影。
上市湘企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当前,湖南正奋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湖南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湖南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占全省GDP的17.58%,净利润占省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20.23%,在稳经济、保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经过30年发展,湖南上市公司逐渐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发展体系,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传媒、医药生物等领域形成了优势产业,汇聚了一批“大而优”的行业龙头和“小而美”的细分市场冠军,涌现出许多优秀品牌企业。
6月20日,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中部地区)揭牌。(李长宏/摄)
10月18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按照“4×4”主攻方向构建了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四梁八柱”中,有很多上市湘企的身影。
比如,四大传统产业中,现代石化有凯美特气,绿色矿业有湖南黄金,食品加工有盐津铺子、劲仔食品、道道全,轻工纺织有华升股份等。
比如,四大优势产业中,工程机械有大家熟知的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有时代电气,现代农业有隆平高科、金健米业、湘佳股份,文化旅游有中南传媒、芒果超媒、电广传媒、张家界等。
在数字、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四大新兴产业中,有麒麟信安、景嘉微、科创信息、长远锂科、爱尔眼科、益丰药房、航天环宇等。
而在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四大未来产业里,也有圣湘生物、华曙高科等上市公司,以及一批拟上市公司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湘企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三分之二,达97家。
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上市湘企是一股十分重要的力量。
2022年,湖南上市公司中有近90家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超过3%。
在这90家公司中,有18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超10%。过去5年,上市湘企的知识产权总量和发明总量从2018年的24100件增长至2022年的33081件,累计增长将近1万件。
由此可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上市湘企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随着政策支持发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湖南的经济活力和潜力进一步凸显,也吸引着更多的运营主体在湖南汇聚,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有助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已全面在湖南设立基地,上交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中部地区)落地湖南,湘江基金小镇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省内唯一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湖南股交所梯次培育效果显著。
新时代,湖南上市公司、湖南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正奋楫前行,在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寻找定位和方向,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以期展现更大担当与作为。
三十而立,厚积薄发。湖南资本市场潮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来源:红网
作者:甘红 王义正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