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
2023年6月,余先生急匆匆地赶到银行网点,申诉其贷款并未到账。经了解,余先生前段时间收到了来自“银行官方”发送的“贷款业务快速办理”的短信,短信中提到的贷款到账快、额度高、审批简单的介绍让余先生心动不已,遂通过短信链接下载了“银行官方APP”并进行了贷款申请。
此时该APP的客服人员告知余先生需缴纳“保证金、协议费、刷流水费”8000元后方可放款,尽管有所疑虑,但优厚的贷款条件与该银行的知名度很快让余先生放下了戒备,在并未进一步核查核实的情况下缴纳了相关款项,随后,余先生在缴纳相关款项后贷款并未到账,故至银行进行申诉。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是一起典型的不法分子冒充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诈骗的案例,其中有几个关键环节值得注意:
一是余先生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点击了非银行官方发送的不明链接,下载了非银行官方的APP。目前一些伪基站已经可以冒充银行官方账户向金融消费者发布短信,金融消费者在接到此类短信时应通过发送号码、短信内容等仔细识别是否为官方发送,如无法确定可通过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
二是余先生并不了解银行贷款程序,图一时简便反而遭受损失。余先生事后自己回忆称其因征信不良怕被拒贷,错信不法分子所称的“放贷快、审批简单”等,从而掉入了陷阱。一般而言,银行正规办理贷款的流程相对复杂:首先是贷审分离原则(前台营销人员和后台审批人员独立运作),故基本不会存在APP中的客服人员承诺一定能放款的情况;其次是银行贷款一般要求有面签环节,银行工作人员须和贷款申请人面对面交流,并就合同的贷款金额、时间年限、利息、还款方式、抵质押物等情况进行磋商及签字确认;最后如需收取相关费用,所收项目可通过银行官网等公开渠道进行查询,不存在“协议费、刷流水费”等此类非正规名目。
三是监管机构明确要求银行不准存贷挂钩,不得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本案中,要求余某转入保证金的行为本身就是违规的,余某当时如果直接向银行进行投诉举报的话,不法分子的假冒身份就会被识破。
案例启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犯罪分子会运用更复杂的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等进行诈骗,如发送一些不明链接,诱导下载非正规APP等。为防止财产遭受侵害,金融消费者应提高警惕,杜绝在不明的网站或APP中输入个人信息、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下载不明来源的APP软件等。同时,在选择贷款机构时应优先选择银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及信用卡分期等渠道办理贷款,相应收费及贷款利率均受法律保护,合同公开透明,方便快捷有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周芸安 陈昊江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