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五年的持续调整,中国信托行业规模持续压降后企稳。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2年3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显示,截至2022年3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07万亿元,同比增加0.63万亿元,增幅为3.08%。业内人士表示,自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中国信托行业便步入了转型发展的深水区,信托业务的功能和结构目前正发生深刻变化,行业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新业务模式不断涌现,正在酝酿中的信托业务分类调整等监管政策将加快信托业务回归本源,促进行业差异化发展。
加大创新业务布局
财富管理是信托的本源价值所在,部分信托公司正围绕“财富管理”实施战略转型。以杭州工商信托为例,2019年,该公司调整发展战略,将财富管理上升为公司战略业务,加速布局特色化的财富管理赛道,不断加大财富管理的资源投入和业务创新。2021年,公司制定财富管理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发展资产供给、资产配置、家族信托、服务信托和慈善信托等财富管理业务。同年,由财富管理总部自主发行设立的财富管理信托产品就突破了100只。
事实上,2022年,各家信托公司越来越多的重视创新业务布局,新业务模式、新方向不断涌现。从资金投向来看,信托公司投向金融机构、房地产、基础产业的资金占比呈现持续下降势头,而绿色发展、银发经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信托公司重点破局方向;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保险金信托等服务信托亦成为信托公司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
以家族信托为例,作为信托的本源业务,它是近年来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据悉,目前有近60家信托公司都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各家公司凭借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家族信托服务。中信登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家族信托存续规模约为3494.81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约30%。步入2022年,家族信托的表现更加抢眼,1月份新增规模达128.99亿元,环比增长33.54%,创近一年新高。
“家族信托是以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的服务信托,设立家族信托的目的显著区别于购买专户理财和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投资行为,然而目前市场上还存在把家族信托当成一般金融投资的误区。”中信信托相关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未来中信信托会加大力度向市场宣传正确的家族信托理念,帮助客户充分理解家族信托的内涵,让委托人、受益人对家族信托的资金运用真正回归传承本源,不过度追求高回报,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对家族信托资金和财产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价值波动树立合理的认知和预期。
尽管如此,信托公司在探寻转型之路的开始阶段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的尴尬情况是老的融资、通道类业务被压缩,新的转型业务利润空间还很低。”北京某信托管理人士直言。
面临新发展机遇
“契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监管要求及市场需求变化,信托行业的业务结构在不断优化、完善。”中国信托业协会会长姚江涛表示,随着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从2017年开始逐步回调。近年来,主动管理信托占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自去年底开始,信托业受托管理资产达到20.55万亿元,这是自2018年信托步入下行周期以来首度止跌回升。今年尽管受疫情防控的影响,但行业管理规模到三季度末重新站上21万亿元,回暖迹象明显。
今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
在姚江涛看来,资产管理信托相比于银行、基金等资管同业来说虽然发展仍不充分,但如果信托业能以核心能力的构建为抓手,叠加自身优势的积累,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资产服务信托是信托行业所独有的,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为社会公众服务:既包括涉众资金的服务,又包括个人财富管理的服务,是信托制度优势的核心体现。慈善信托,则能很好地与共同服务相契合。
“事实上,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信托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正在酝酿中的信托业务分类调整等监管政策更加强调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加快回归本源,实现行业差异化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上,信托业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相结合,坚守受托人定位,回归信托本源,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新动能、助力人民美好生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王玉国表示。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