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受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影响 提醒:追求保本可尽量配置中长期产品
一向以“稳健”标签示众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期出现了“破净潮”。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有2700多只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期)出现单位净值“小于1”的情况,占比约为8%。
为何银行理财会出现亏损?投资者该如何挑理财产品?如果投资者想要稳稳的收益,有哪些产品可以考虑?
【现状】 2700多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
“我购买理财产品很多年了,第一次碰到出现亏损的情况,虽然理财经理之前有提醒说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了,但还是有点难以接受。”3月28日,长沙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购买的一只银行理财产品已持有数月,目前还没到期,但产品已跌破了净值。
陈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有2700多只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期)出现单位净值“小于1”的情况,占比约为8%。
银行理财在2018年开始净值化转型,一直相对稳健,为什么近期出现这么大的净值波动?针对这一情况,工银理财、招银理财、交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回应。工银理财分析称,“近期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一定回撤,主要是受到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共振调整的影响。2022年开年以来,国内外权益市场波动加大,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来,股票市场短期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债券市场指数也出现下跌。”
【举措】 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出手自购
在产品出现大面积“破净”的背景下,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近期宣布开启自购。
3月23日,光大理财公众号发布“关于运用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本公司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财产品的公告”,表示将自购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不超过2亿元。据了解,这是第一家宣布自购旗下理财产品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南银理财3月2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投入自有资金约5亿元用于认购/申购公司旗下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理财子公司自购行为与公募基金自购差不多,主要是为了向市场传递信息,有助于稳定持有相关产品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并培养在打破“刚兑”后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
观点
短期浮亏不代表最终收益
实际上,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净值化时代,不再保本保收益,盈亏风险由投资者自己承担。
“投资者过去买理财,是所见即所得,比如年化利率4.5%的理财产品,到期就是按照4.5%兑付。而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业绩比较基准并不是保证利率。” 浦发银行郴州分行财富主管刘颖婕解释,因此投资者不能仅通过业绩比较基准以及过去的短期年化收益来购买理财,而是要通过产品期限、风险等级、底层资产、含权比例等来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通常说来,含权比例高的产品波动会偏大,投资者需要衡量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需要注意的是,理财产品净值化后,净值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现象。而产品净值阶段性的回撤,并不意味着产品到期会出现实质性亏损,是否正收益只有到期时才能真正展现。
对于追求保本的投资者来说,有哪些产品可以考虑呢?据了解,目前银行在售的保本产品有储蓄存款、大额存单、国债以及保险等。“在目前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追求保本的投资者可以尽量配置中长期产品,提前锁定收益。”刘颖婕建议。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潘显璇 实习生 卢奥
编辑: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