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自2022年开始正式实施,随着存量整改工作收尾,银行理财也全面进入了净值化时代。近期,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出现波动,“破净”现象时有发生。事实上,银行理财净值化后,产品净值出现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需改变以往对银行理财“保本、刚兑”的观念。
与此同时,市场也迎来积极信号。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针对当前市场关心的几大热点问题作出明确表态,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统计显示,截至3月14日,全市场28807只理财产品中,破净的达1833只,占比6.36%。涉及的机构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资理财子公司,也有一些中小银行。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缘何破净?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马鲲鹏认为,一是因为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在下降。2021年银行理财中债券资产占比为68.39%,经过一个月的震荡调整,债市目前收益率被压制在低位,不管是绝对收益还是相对利差等,都处在历史较低水平;二是因为权益市场波动较大。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中权益资产规模1.02万亿元,占比3.27%。随着年初以来,权益市场的波动加大,自然导致这3.27%的资产价值波动加大,从而导致资产端收益率出现波动。且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权益市场主要是通过FOF投资,基金产品收益率波动加大,从而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加大。
马鲲鹏同时表示,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比例在提高,但产品的赎回压力不会太大。“对比配置同类资产的产品,银行理财的整体表现相对稳健,回撤幅度相对较小。且理财产品是绝对收益型产品,作为中长期投资产品,收益率相对稳定,没有更好的资管产品能够替代。”
而在日前举行的“理财知识进万家”启动仪式上,工银理财董事长王海璐也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外股票和债券市场出现共振调整,部分理财产品净值也随之出现波动,这是净值化转型后的正常表现。近期市场波动,主要是短时间突发事件带来的,从理财子公司成立两年多以来的整体收益表现来看还是比较稳健的。
业内普遍认为,面对银行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做好投资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此前共同发布的《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保护倡议书》,呼吁引导投资者深化对理财产品的理解,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正确认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投资基本原则,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日前表示,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后,产品收益随着市场行情变化存在波动,个别产品出现破净情况,但希望广大投资者客观看待净值波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做好风险管控。
银行理财登记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存续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各类资管产品首位。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4.76万只,募集资金122.19万亿元;投资者数量达8130万个,创历史新高,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23%,投资者呈现出风格相对保守、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特征。
记者注意到,近来多机构纷纷致信投资者,在分析理财产品净值走低原因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市场长期表现的积极看法。
交银理财强调,市场阶段回调不影响长期投资的配置价值。投资者不宜纠结于短期净值的波动,不妨将投资视野放宽放远,借助具备专业投研能力的理财产品,捕捉市场的机会。
华夏理财表示,理财产品的净值随所投资的标的价格变化而变化,可以理解成“浮亏”“浮盈”,只有在投资者赎回或产品到期时才会真正变为实质性亏损或盈利。建议投资者在充分考虑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不过分聚焦短期波动,拉长期限看待产品表现。
福建银保监局发布提示指出,随着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理财产品净值面临波动风险,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原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复存在。对于消费者而言,要培育长期、理性、科学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福建银保监局同时提醒,面对新变化,消费者需谨记收益、风险成正比,更好地了解理财产品特性,购买与自身风险偏好相符的产品。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淑娟
编辑: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