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多只去年取得辉煌业绩的“冠军基金”净值出现大幅度回撤,有投资者戏称:基金“冠军魔咒”又来了。
“冠军魔咒”是指在前一年业绩出色的基金产品往往会在跨年后出现明显的净值下跌。纵观近几年的“冠军基金”,能在新一年度延续辉煌业绩的可谓凤毛麟角,“冠军魔咒”似乎已成为众多基金想赢得长期收益的一道坎。
想要弄明白“魔咒”频现的原因,先要了解“冠军基金”的持仓构成。近几年,我国A股市场持续呈现结构化行情,市场风格频繁切换,如果一只基金“有幸”布局到当年的“风口”赛道,就获得了登上领奖台的基础。
以刚刚过去的2021年为例。年度收益榜靠前的产品大多重仓了表现火热的新能源赛道,再往前看,“冠军基金”也无独有偶地布局了当年表现抢眼的芯片、半导体等赛道。从中不难发现,重仓某单一板块的基金似乎更有可能获得高收益,这其中自然有基金经理专业“掌舵”的功劳,但更多的或许是押中了“风口”。
但也正是这种“押宝式”的集中持股,多数经不起市场的“洗礼”。一旦市场风格出现切换,净值往往会出现大幅度下跌,给新入局的投资者带来巨额亏损。现阶段新能源板块的回撤,就是造成去年“冠军基金”纷纷下跌的直接原因。
从基金经理角度来看,这种“押宝式”策略也不是不可取,因为一旦有一只产品押对了,基金收益自然大幅上扬,从而引起基民的关注,代销渠道跟进推荐,产品规模也会越滚越大,不仅赚到了钱,更是可以“一夜成名”,树立自己的“江湖地位”,以后自己管理的产品也不愁卖了。而这可能也正是“魔咒”出现的源头。
治病要祛根,要想真正打破“冠军魔咒”,首先,要先从公募基金公司入手。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基金公司管理机制,淡化对基金经理短期业绩、市场排名的考核,进一步完善长周期激励机制,因为只有长期的评价才能剥离基金经理业绩中的运气成分,短期的评价考核会助长基金经理的博弈心理。另一方面,要倡导“细水长流”的价值导向,杜绝“押宝式”基金的出现。应督促基金管理人坚守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通过不断夯实自身投研核心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争取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为客户带来长期、可持续的收益,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其次,投资者要摒弃对“冠军基金”的盲目追逐,保持理性、审慎投资。投资者要时刻谨记过去收益不代表未来收益,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基金,对基金的投资策略、方向也要给予理性判断,而非一味盲目追高。此外,在选择基金经理时,投资者也应拉长视角,选择一些能够在长期市场波动中持续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基金经理。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春阳
编辑: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