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右一)在村民家走访,了解村民生活需求与难题。
红网时刻12月18日讯(通讯员 吴文捷)只有一条崎岖、颠簸的山路出入,山路边就是深沟险壑,从镇上前往扶贫的小山村,每天需要在盘山公路上辗转近3个小时车程。然而,在这条山路上,“90后”保险人陈兰一走就是三年。
这里是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双富村,市级脱贫推进的重点村。2018年6月,新华保险益阳中支党支部坚决贯彻上级党委关于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决策部署,对口安化双富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90后”保险人陈兰主动请缨,驻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当时,她的第一个宝宝才1岁7个月。
回忆起刚刚来到双富村的情景,陈兰至今记忆犹新。“由于山路颠簸,当时晕车晕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吐了一路。”
三年来,陈兰和另外两名扶贫队员,告别家人,远离繁华的城市生活,扎身大山深处,为贫困乡村的脱贫致富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双富村距离镇中心35公里,全村328户1328人,多年来受地理环境影响,加上多方面影响发展条件制约,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68户269人之多,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和市级脱贫推进重点村,大多数村民靠外出打工及种植农作物维持生计。
为了给村里建立信息数据库,陈兰逐家逐户登记,核实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了帮村民寻找自力更生的致富之路,她不断研习扶贫政策,走家串户拉家常,了解村民生活需求与难题。尽管道路遥远、交通不便,“白加黑”“5+2”,每月驻村22天以上,是陈兰扶贫日子里的常态。
“驻村扶贫工作,首先要学会和村民打交道。只有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认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作为90后的年轻人,陈兰从小生活在城市,如何与村民交朋友、和他们有效地沟通交流,成为她在扶贫工作中要攻克的“第一关”。
曹雨花是陈兰的一个对口帮扶对象,是个盲人,丈夫腿瘸,女儿常年在外打工。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一场火灾,将曹雨花家房屋烧成一片灰烬。这让曹雨花的心境跌落谷底,人也变得愤懑不平。一些不合理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后,就经常说陈兰坏话,甚至不准她进家门。
但陈兰并没有因此而生气,不能谈心,那就默默地帮助他们。考虑到曹雨花患有眼疾,陈兰就向扶贫工作组求助,之后又筹措资金,将曹雨花屋前的泥泞土石路改造成平整的水泥路。“下雨再也不用趟泥水啦!”曹雨花精神焕发,像变了个人似的。如今,她已经在筹备建新房的事情了。
“用真心换真情”,在陈兰看来,这就是和村民沟通的最好的桥梁。
“驻村的这三年,有看到帮扶对象住上了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喜悦,有遭遇过村民不理解的委屈和难过,也有对女儿生病时哭着叫妈妈而无法照顾的愧疚。”三年来,山里的“大家”和城里“小家”都是陈兰最牵挂的心头事。
在一次扶贫督查工作中,陈兰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不到两岁的女儿高烧不止,要陈兰赶紧回家带女儿去医院。担心督查组对扶贫工作情况了解得不够翔实,陈兰默默地选择坚守岗位做好汇报才乘车回家。看着女儿病恹恹的样子,她的眼泪止不住就淌了下来。如今,她的大宝已经4岁,小宝也于今年10月出生。带着两个孩子,陈兰依旧坚守在扶贫路上。
“近3年的驻村扶贫,陈兰彰显党员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改变了不少人对‘90后’孩子的印象。”新华保险湖南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邓建荣说。
陈兰所在的新华保险益阳中支党支部,近几年深耕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压实保险业对人民美好幸福生活保障的初心与责任,2020年荣获中投公司系统授予的“特色基层党组织”称号。
陈兰这支扶贫小组和对口帮扶的几家单位,始终把扶贫政策落实落细,帮助村民利用本土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以中草药为主的特色产业,引进专业养猪场。如今,双富村种植吴茱萸药材1.9万株,推广种植“八月炸”特色农产品200亩,2020年产果3000公斤,增收5万余元。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双富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用老乡的话说“路宽了、水通了、灯亮了、房子翻新了、手机也有信号了、人都有了精气神了”。今年10月,双富村完成了贫困户清零任务,全村贫困发生率从19%降至为零,群众满意度接近100%,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已基本完善,脱贫成效明显。
“作为一名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党员有幸亲身参与脱贫攻坚,这是一种荣耀,我为自己作为精准扶贫工作参与者感到骄傲”,她自豪地说道。别在胸口的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吴文捷
编辑:吴芳
本文为财富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