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互联网存款产品纷纷下架 高收益背后是“无证驾驶”?
2020-12-23 09:14:10 字号:

互联网存款产品纷纷下架 高收益背后是“无证驾驶”?

【财经翻译官】互联网存款产品纷纷下架,高收益背后竟是“无证驾驶”?

周末,包括支付宝、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陆金所App等多家头部平台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产品。

平台纷纷表示,“严格落实监管相关规范和要求”。产品只对已购买的产品老用户可见,持有用户不受影响。可“存款+互联网”还是储蓄存款吗?

先来说说什么是互联网存款。它其实并非平台自己的存款产品,以前我们把钱存在银行,如今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销售存款产品,产品和服务还是由银行提供,平台作为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实际上走的是代销模式。

虽然债权债务关系仍为“存款人与银行”,但互联网存款产品曾让消费者、银行和平台三方看上去觉得都“香”。

平台“自带流量”,可以给城商行、农商行、新成立的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缓解吸储不足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可比年末拉存款有效多了;平台的使用者们购买理财收益更高、门槛更低、存取操作便捷;而平台自身,通过上架更多的金融产品可以收获活跃度和各类手续费收入。

过去两年,互联网存款产品迎来了发展大潮。数据显示,有的互联网存款规模已经占到了其各项存款比重的80%左右,且多为异地存款。或许你还记得2018年微众银行推出的智慧存款+,年化利率高达4.5%的“高光时刻”。当年,微众银行存款余额1549亿元,而2017年仅为53亿,较2017年飙涨了28倍。

不过,存款就存款,加上互联网了就可以更高收益,许多人会思考:这背后是什么门道呢?有没有风险呢?

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存款利率高了,相对应的一定是贷款利率提高,那么,守着大银行不借非要跑到小银行借钱的,一定是还款能力、资质较差,又着急用钱的人,他们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可能性更大,小银行的不良率也因此相对较高,而坏账达到一定规模,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所以别看那一头是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出台是因为啥?当平台带来了大量新增用户,一些新兴的中小银行能不能hold住这样大的盘子要画上一个的问号,如果贷款利率不足以覆盖较高的吸储成本会如何?跨区域揽储是否违规?责任又如何划分?更别说一些中小银行甚至并不具备投资衍生品的资格了。另外对于储户来说,个人信息,账户合规性方面也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

如此种种,看似“三赢”的局面,其实银行越是通过平台倒流大量跨区域揽储,越将自己暴露在更大的风险压力之中。

近年来,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逐步加强,条目也越来越精细。

互联网平台的存款方面的监管收紧也似乎早有预兆。就在平台批量下架存款产品的前一段时间,大型银行“靠档计息”也被叫停。

从去年末到今年3月,监管部门连发两份文件整改创新型存款产品。12月14日,六大行齐发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提前支取可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12月15日公开表示,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的流动性特点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也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重拳整治之下,从数据上来看,互联网存款利率也在持续下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也被显著压缩。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规模连续7个月下降,截至11月末结构性存款余额约为7.46万亿元,环比上月压降4807亿元。

刚刚结束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金融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平台作为中介机构,如果非借银行之名做自己的“生意”,却不愿意遵守履行金融监管的约束,就有些不妙了。

来源:新华网

作者:闫雨昕

编辑:吴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