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告别保本保息 银行理财惊现负收益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琼萍 编辑:吴芳 2020-06-19 13:14:15
时刻新闻
—分享—

一直给人以稳健感的银行理财产品打破了原有“人设”。近期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了大幅波动,甚至出现账面浮亏的事件,迅速引发市场热议。目前备受普通投资者关注的是,买银行理财为什么会亏钱?银行理财亏损潮来临了吗?未来还能不能买银行理财?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采访。

多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破1

近日,家住芙蓉区的市民李先生打开自己的手机银行,点开4月才买的一支理财产品,页面上出现的“绿色”数字让他不由得一声叹息。

“刚买的时候还是盈利的,5月份,我发现盈利越来越少,最近竟然出现了亏损。”李先生说,4月中旬,他通过招商银行APP购买了该行代销理财子公司的一款固收类理财产品,没想到6月初开始就一直显示是亏损状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为-4.42%。买银行理财不赚反亏这事对李先生来说还是头一遭。

记者通过招商银行手机APP看到,李先生购买的“季季开1号”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为“R2较低风险”,主投固收类资产,不参与股市,以其风险等级看,跌破净值确实很少见。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净值破1的情况并不是孤例。近日,因发行的理财产品跌破净值,仅某家投诉平台上,平安银行就收到300多条投诉。此外,据相关机构梳理统计,工商银行(工银理财)、招商银行(招银理财)、建信理财、中信理财等机构的20余只银行理财产品的最新份额净值低于1元初始净值,绝大多数为刚成立不久的固收类理财。

还有不少网友称,自己在支付宝、微众银行等渠道购买的理财产品,本金也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浮亏。一名网友表示,“我购买的是稳健理财,居然也会跌,简直不敢相信。”

债市震荡调整是最大的诱因

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固收类的,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低风险投资,在投资者甚至很多机构专业人士眼中,基本上是和保本保收益挂钩。现在出现浮亏,是何原因?

记者就此采访了长沙市内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多数受访理财经理表示,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主要是受到债券市场的影响。据了解,目前银行固收理财的主要投向仍是债市,“从今年4月底以来,债券市场经历了一波非常剧烈的调整,特别是央行宣布创设支持小微企业的货币政策新工具,宽信用支持实体经济预期升温。今年债券市场的顶部区间在4月中旬至5月间,因此如果理财产品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债券建仓,后续净值化下跌也确实是大概率事件。”一家股份制银行长沙分行的理财经理指出。

此外,一家国有银行湖南省分行的理财经理李婷婷也表示,银行卖了这么多年的理财产品,在投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出现过收益波动的情况,只是因为之前产品估值方式不同,投资者看不到而已。“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对债券多数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债市震荡会平摊到每一天,净值波动不明显。而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开启净值化转型,将估值方式从原摊余成本法切换到市价法,金融市场波动会实时传导至理财产品的净值表现,因此才出现了目前投资者看到的浮亏。”

“闭着眼睛买理财”已成过去式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账面的浮亏并不代表最终会呈现负收益。据了解,以股票投资为例,短期股票价格下跌会带来亏损,但如果长期持有,大部分价格依然会涨回来,长期看依然是盈利。债券类理财产品同理,债券价格有涨有跌,最终市场价格会向内在价值回归,只要不是短期就赎回,账面的负收益并不一定会带来实际的负收益。记者也注意到,工银理财多款产品曾一度出现净值低于1,但之后有所回升的情形。

“此轮债券市场调整,各家银行净值型理财均受到一定冲击,这其实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即资管产品净值反映所投标的市场价格,是银行理财净值化的必经之路。”业内人士提醒,投资都有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是正常现象,保本理财、刚性收益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所以投资者应该摒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一定安全”的认知,适应净值波动。

对投资者来说,未来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投资者在选择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能再闭着眼睛购买,而是要看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标的、风险等级、是否保本等,也需要关注金融机构管理该类产品的历史业绩,选择管理能力较好的机构。与此同时,投资者应充分考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理性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投资能力的理财产品,并对自己的选择结果负责。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琼萍

编辑:吴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