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银行买理财,进门就发现水牌上多了个结构性存款,收益率还不错,这是个什么新玩意?靠谱么?”习惯了投资银行理财的市民张先生对结构性存款还很陌生。
在资管新规的推动下,保本理财产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各大银行选择接棒的,正是当了十多年配角的结构性存款。这款产品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为何突然走红?它究竟算是理财还是存款?记者就此咨询了银行人士和理财专家。
保证基本收益,瞄准更高收益
其实从2004年初开始,国内就有银行推出了少量结构性存款业务,至今已有十余年。记者从央行官网上找到的解释为:其他存款性公司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
从央行的解释不难看出,结构性存款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存款,有保本的基础利率,但其在挂钩某种标的后,收益率存在更大的上升空间,非常类似于此前的保本理财。换句话说,结构性存款就是你把钱存在银行,银行一部分给你存成定期(较低收益),另一部分拿去做投资了(较高收益),最后按照既定利率偿付客户的一种产品。
比如,某城商行的结构性存款,一年期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35%至4.45%,相比1.75%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要高出不少。5万元如果存满365天,普通存款利息1015元(利率较基准上浮),结构性存款利息2175元,多了1160元。“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收益率是预期,具体要看挂钩标的,也就是说,最终实际利率可能超过这个数,也可能达不到,但是本金有银行‘兜底’,所以还是很稳健的。”该城商行的工作人员表示。记者走访发现,长沙已有多家商业银行将结构性存款列为2018年的重点产品推荐,预计收益率可以达到4.55%左右。
接棒保本理财,个人机构都爱
根据资管新规,银行理财产品将不得再许下保本保收益承诺。对于许多稳健型投资者来说,他们并不追求高收益,投资目的更倾向于资产的保值增值。所以结构性存款也很契合他们的投资需求。
从央行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资管新规虽尚未落地,但结构性存款已经成为新宠。截至2018年1月末,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接近8万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中资大型银行1月末结构性存款共2.8万亿元,同比增长27%;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5.2万亿元,同比增长44%。尤其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上升较为迅速,以中资大型银行为例,今年1月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达1.5万亿元,与2017年1月0.97万亿元相比,增长约55%。
“目前招商银行的对公结构性存款的浮动利率主要与黄金价格挂钩,收益稳定,基本可与市面上各类保本型理财持平。”招商银行长沙分行公司金融事业部营销支持中心产品经理肖之倩表示。不仅仅是个人投资者热爱,结构性存款也受到了上市公司的欢迎。据湖南省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信息,宇环数控、恒立实业、克明面业等湘企向多家金融机构购买了结构性存款产品。
认清挂钩标的,稳健投资为主
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月结构性存款产品整体风险等级均为1-2级。总体来看,结构性存款的本金风险不太大,大部分产品都是保本的,但收益风险依然存在。
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购买结构性存款?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海静表示,对投资者来说,一方面要熟识产品,有些银行常把结构性存款放在理财产品板块中展示和销售,投资者要注意辨别是保本型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还是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预期利息,尽管结构性存款属于低风险,但由于挂钩了黄金、汇率、股指等波动幅度较大的标的,其预期收益率变动也往往较大,客户有可能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但也可能零收益。投资者应认清产品类别及挂钩标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登辉
编辑: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