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门红未现身:严监管倒逼保险业“跑步”回归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罗荣 2018-01-22 10:14:01
时刻新闻
—分享—

  “开门红,红一年。”对于寿险公司而言,一年中前3个月的保费收入决定了这一年收入的多寡。以往,元旦假期过后,大多数寿险公司会向媒体公布新年前3天保费收入,而今年,相关数据却迟迟未“现身”。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的情况证实,今年“开门不红”已成定局。

  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为促使行业回归本源、健康有序发展,保监会去年一纸“134号文”,让为了实现“开门红”而用来冲业绩的短期理财型产品告别了寿险舞台;新年伊始,一则风险提示则向消费者发出了警告,要警惕保险销售人员以“即将停售”“限时限量”“产品打折”等概念诱导购买“开门红”相关产品。

  一位业内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开门不红’是现象,折射出的是保险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从保险公司的发展模式到销售人员的销售方式,无一例外,都在悄然改变。这也说明,没有痼疾是治不了的。”

  是的,没有痼疾是治不了的。2017年4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金融业风险防范工作的有关部署,保监会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5份文件,也就是“1+4”系列文件,从防风险、治乱象、补短板、支持实体经济4个方面定下了新形势下保险监管的主基调。与此同时,保监会坚决纠正监管定位偏差,将“监管姓监”落到实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监管职能,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1+4”系列文件的引导下,监管者毫不手软的态度让经营者意识到,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遵循“保险业姓保”;而行业的种种乱象也让经营者意识到,不健康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回归“保险业姓保”。

  随着“监管姓监、保险业姓保”的理念深入践行,行业在“最严监管年”出现了积极变化。比如,2017年,保险行业保持平稳发展,关键业务数据未出现大起大落,业务结构却明显优化。以人身保险业务为例,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2万亿元,同比增长23.56%,增速下降近20个百分点,但其提供的风险保障却达到28.31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62%。保费增速降低,保额却高速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业务结构大幅调整,有利于发挥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功能的产品在业务中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17年9月末,普通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占比达到49.38%,较2016年年底上升了13.18个百分点;而万能险仅占18.37%,下降了18.48个百分点。又如,尽管监管趋严、处罚频繁,但保险股却成为2017年名副其实的白马股。据统计,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4只保险股的股价涨幅分别约为102%、58%、52%和22%。业内人士向记者这样解释道:“监管力度越大,证明行业股票价值越高。”可见,从保险业内到保险业外,已从过去只关注增长速度快不快,转变为如今的更强调增长质量好不好。

  与此同时,全行业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河北阜平的“金融扶贫,保险先行”、宁夏的“扶贫保”、河南兰考的“脱贫路上零风险”……各保险公司与各地政府的创新扶贫模式不胜枚举。一位监管机构内部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总结了保险公司在扶贫攻坚中表现出的三个新特点:一是积极主动与政府联手,让政府用保险机制解决扶贫难题;二是尽管扶贫保险产品尚处于数据积累阶段,经营风险存在不确定性,但保险公司都尽可能地给贫困户更多保障;三是原来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的公司,去年也都积极参与其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2017年,保险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三套功能作用协同配合的保险扶贫体系:一是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核心的保险扶贫保障体系,防止贫困农户因病因灾返贫致贫;二是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为核心的保险扶贫增信体系,推动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投放,推动产业脱贫政策落地;三是以保险资金支农融资和直接投资为核心的保险扶贫投资体系,引导保险资金流向贫困地区。另外,还通过承办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助学贷款保证保险、移民安置项目农房保险等方式,助推国家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以各种方式扶贫;另一方面用保险机制巩固、守住脱贫成果。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此前曾表示:“一个行业的影响力,关键要看它起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在严监管的主基调下,保险行业的生态正在被重塑,险企也正在努力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罗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