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险企为何争相“抢食”健康管理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编辑:罗荣 2017-12-11 09:29:51
时刻新闻
—分享—

  “卖保险就是一面之缘,要做很个性化的定价很难。这也是健康管理公司在未来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定价的地方,在个人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整合数据给到更精确的定价。”

  距离12月20日《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截至日期还有9天,保险公司已迫不及待地开始挖掘政策利好。

  12月4日,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宣布旗下健康管理子公司——招商信诺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把保险公司的角色由单纯事后理赔向事先防范、事中干预转变,实现商业保险与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的有效衔接。

  在此之前,中国人寿在北京设立全资子公司国寿(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7.3亿元。中国平安则通过线上“平安好医生”健康管理平台加线下“平安万家医疗”健康服务链,全面连接医院、诊所、医生、药店、体检中心及其他医疗机构,布局泛医疗产品及健康管理服务。

  对此,平安健康险产品精算及大数据部副总经理夏如雪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健康管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保险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各类健康管理服务,在保险产品结合、受众、管理实现手段、服务模式、商业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和尝试。”

  那么,健康管理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为什么保险公司争先布局?未来的商业模式是否清晰?高成本、高投入的健康管理市场,保险公司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吗?

  潜力大

  保险公司机会多

  自去年10月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健康、医药概念股给动荡的资本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而“健康中国”释放出的巨大需求和机会,也让嗅觉敏锐的保险资本看到了希望。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健康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042.5亿元,较上一年猛增67.71%,增速在所有险种中居于首位。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健康险公司在产品、服务及技术方面均展开了激烈竞争。

  征求意见稿给原本已经火热的健康保险市场再添“一把火”。这一次,“火种”直接撒向了健康管理市场。《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征求意见稿变化最大的是新增了第六章——健康管理服务与医保合作。

  对此,平安健康险医保事业部总经理李馨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新增部分是对健康保险公司最大的利好。有两个核心:一是健康管理服务,征求意见稿分别从服务方式、服务合同/条款、服务价格三方面对健康管理服务做了规范;二是管理式医疗,征求意见稿鼓励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等进行合作,并介入费用管控环节,明确提出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其分摊的成本不得超过净保险费的20%。”

  那么,健康管理市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受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等影响,中国医疗健康服务业未来有着巨大发展前景和增长空间。到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服务业规模预计达到7.4万亿元。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4565元增长到33616元,年均增速达到8.2%。但是,与美国医疗健康服务业占其GDP的8%相比,中国仍比较低。其中,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尤为突出。

  最新发布的《2017年信诺360°健康指数调研中国区报告》(下称《报告》)再次印证了上述观点。《报告》指出,由于家庭和财务得分下降,中国大陆健康得分为64.9,低于前一年度的68.7和2015年度的66.1,创3年来最低。这意味着中国大陆受访者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有所下降。

  巨大的市场“蛋糕”引来保险公司争相抢占。

  招商信诺人寿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赖军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子公司的医疗健康服务与母公司一脉相承,聚焦健康医疗产业的整体战略布局,对接打通商业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推进商业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的整合发展;同时也将积极开拓商业健康保险领域和大医疗健康产业的商业机会。”

  抢市场

  数据共享难度大

  然而,光有“热情”显然是不够的,目前专业健康险企业大都处于亏损状态,包括中国平安、安邦保险、人保健康险在内均未实现盈利。面对高成本、高投入的健康管理市场,保险公司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吗?

  招商信诺人寿健康险事业部总裁兼招商信诺健康管理公司总经理周晞烨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目前,国内健康险行业盈利情况尚不理想,主要由于理赔风险和道德风险较难控制,如果能够通过健康管理公司达到多方数据共享,有利于健康险企业实行合理定价、理赔,从而产生合理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主要为体检和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发展处于前期数据收集阶段,数据收集手段主要依赖线上调查问卷及可穿戴设备,破除数据壁垒是当务之急。”平安健康险移动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冯晗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为此,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在充分保障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基本医保部门等实现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

  在周晞烨看来:“目前,医疗数据主要集中在医院端,从政策指引来看,肯定是鼓励保险公司跟医保、医院加强合作,实现更多融合,这对保险公司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能得到数据,对未来产品开发非常有帮助,可以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医疗习惯、健康指数等,更精准地实现产品定价。”

  “不过,这只是保险公司的愿望,在与公立医院进行数据共享的实践中,合作并不完美。”周晞烨透露,“其实,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想获取公立医院的数据,但困难不小。目前,我们只能从私立、外资的医疗机构入手,他们更愿意打通与保险机构的合作。”

  赖军则表示:“数据共享单凭保险公司一家之力很难改变当下的局面。其实,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如果同时跟多家保险公司进行数据共享,反而不利于效率的提升。”

  面对这样的局面,保险公司该如何突破?

  在夏如雪看来:“保险公司可以从四方面入手,包括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与医疗科技企业、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的合作,推动新型合作模式的试点及推广;推动制定行业标准,与卫生部门合作,在市场准入、服务内容、质量监督等方面制定健康管理的行业标准及规范;建设行业数据共享平台,加强行业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便于核心数据共享,在促进健康管理发展的同时,降低保险欺诈风险;推动行业数据规范,配合监管部门,加强行业在数据规范使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自律。

  此前,平安健康险在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合作中,创新风险控制模式,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医院与保险公司共同推进数据分析,在提升运营与服务效率的同时,共同探索建立先进的医疗风险管控体系。

  那么问题来了,数据共享真的这么重要吗?

  “通过数据获取做个性化的定价是精算界正在讨论的问题。”招商信诺副总经理兼总精算师蔡廉和认为,“卖保险就是一面之缘,要做很个性化的定价很难。这也是健康管理公司在未来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定价的地方,在个人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整合数据给到更精确的定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