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银行理财收益率迎来“八连涨”
银行理财“饥饿营销”为哪般?
银行理财收益率秒杀“折扣版房贷利率”
录音录像 10月20日起银行销售理财须装“监视器”
6月年中考核结束后,业界曾预计银行新发理财的预期收益会“降温”。然而融360监测数据显示,7月新发银行理财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3%,比6月小幅上涨。业内分析,银行理财收益下跌是大趋势,市民尽量选择期限在3至12个月的产品。
中短期理财收益涨幅最大
监测数据显示,7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3%,比6月上升0.03个百分点,整体收益保持在高位运行。8月18日至8月24日,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2516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1%,较前一周上升0.03个百分点。
从不同期限理财产品来看,除6至12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略有下降外,其他期限产品收益均较前一周上涨。其中,3至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涨幅最大,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0%,较前一周增长0.07个百分点,加之其流动性更强,因此最受投资者欢迎。
股份制银行理财收益最高
从银行类型来看,上周股份制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22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4%;城商行发行理财产品81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9%;国有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5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44%;外资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6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74%。
数据显示,近一个月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排名第一,超过了之前收益较高的城商行。不过,理财分析师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股份制银行的理财收益真的提高了,而是与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私银及高净值客户理财、风险等级较高的理财产品比例较大有关。
优先选择3至12个月产品
6月底至7月初,因为揽储效应,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高,年中时点过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虽呈现小幅下滑,但仍在高位波动,因此投资者依然很多。
理财分析师表示,根据收益数据分析,期限在12个月以上的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相对较高,达到4.60%,但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考虑资金的流动性,尽量选择期限在3至12个月的产品,不仅可以享受相对较高的产品收益,也可避免因购买短期产品而产生的“资金站岗”问题。
来源:北方网
编辑: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