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微信支付宝“补贴大战” 双雄争霸谁是赢家?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 编辑:吴芳 2017-08-10 09:03:02
时刻新闻
—分享—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谁是最大赢家?支付宝耕耘14年,为何活跃度会被微信弯道超车?央行搭建网联平台,两大巨头是否会被收编?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为您深度解析风起云涌的支付补贴大战。

  一、聚焦--微信支付宝两巨头打响“无现金日争夺战”

  7月31日支付宝宣布,8月1日至8日用支付宝消费有如下福利:每天有放大版奖励金,第2到4笔消费有抽黄金份额的机会。支付宝APP上显示:消费2笔即可获得抽奖机会,单笔需要大于2元,共有88万份“黄金”。

  同日,微信也宣布开始“8.8无现金日”活动,这是微信自2015年来第三次举办该活动。今年,微信支付“8.8无现金日”将贯穿整个8月,8月1日至7日,用户微信支付消费可获得鼓励金等优惠;8月8日可核销鼓励金可一次性抵扣;8月9日至31日,用户仍可支付立得鼓励金,并且随时抵扣。

  支付宝、微信支付新一轮补贴大战激战正酣,谁是大赢家?

  二、解析--社交与支付,谁是真命天子?

  各有优势:微信活跃、支付宝量大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发展前景,让支付宝、微信支付甚至是苹果都愿意砸下重金来抢夺市场。根据易观智库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万亿元,环比增长46.78%。

  据统计,通过成功把微信App转变为用户日常支付工具(微信支付),2016年第四季度腾讯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为37%,是2014第四季度份额的四倍多。与此同时,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也由2014第四季度的79%下降到2016年第四季度的54%。从用户覆盖面来说,支付宝的用户在4.7亿左右,而微信支付月活已经达到7亿。显然,微信用短短4年时间,迅速抢占了已经玩转支付14年的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活跃度相当高。

  不过支付宝14年也不是白混的,相比微信块八毛的红包和日常零用的付款,支付宝的交易流量更大。据BigData-Research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整个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其中,2016年全年支付宝的交易总额超过20万亿元,撑起了整个移动支付的流量入口。

  微信支付4年弯道超车 社交天然有经济属性

  从近年来的数据来看,仅4岁的微信支付已经对领先十年的支付宝弯道超车。从微信红包到微信转账和支付,微信以其社交功能的广泛覆盖和高频应用很快抢占支付入口。

  社交天然具有经济属性。这其实是一个最本真的经济学原理。人类社会的群居生活必然会产生交换行为,从而会相应产生社会分工,商业社会由此不断发展。而微信作为中国覆盖面最广的社交应用,建立了最庞大的社交圈,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金钱往来。朋友圈之间必然形成的经济关系,是微信从社交跨界支付最天然的桥梁。

  支付宝14年,尝试社交屡战屡败

  其实,阿里系早就明白社交之于支付应用的价值,不止一次尝试在社交领域有所突破。早期针对商品买卖推出的阿里旺旺,一直局限在网购场景。2013年阿里巴巴推出即时通讯软件“来往”,想与微信相抗衡,但铩羽而归。2015年阿里发布“钉钉”,主打办公社交软件,结果也始终局限于办公场景。最后,蚂蚁金服把“宝”押在了已经拥有广泛客群的支付宝身上。从新增朋友和口碑,到2015年发布9.0版本推出“生活圈”,再到2016年8月推出9.9版本把“生活圈”从二级入口提到首页“生活动态”,支付宝使出浑身解数试图攻入社交领域。

  直到2016年11月支付宝挂钩芝麻信用试运行“圈子”,才闯出了些许“名堂”,结果因为“校园日记”“白领日记”等圈子出现不少大尺度照片,而陷入巨大争议。随着蚂蚁金服高层出面指出该做法错误,以及彭蕾发表公开信《错了就是错了》,大家都倾向于认为支付宝或者说阿里暂时放弃了社交领域的尝试。

  三、前瞻--补贴战总有尽头,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

  每个用户最终都会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支付入口,商家也会择优从之,因此巨头们的“激战”是必然的,就像当年的打车软件,现在的共享单车,都是烧钱拼补贴抢占市场。而且两位马老板作为中国首富的前两位,拼烧钱的段位肯定是比创业公司高多了。不过,面对数亿用户,就算是块八毛的补贴,恐怕也不可能长期这么烧下去。

  在巨头们眼里,第三方支付这个蛋糕是必须要抢的,天花板还远远没到,同时支付系统对构建商业生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巨头们一定会进一步增加自身市场占有率,拓展金融用户群,这是必争之地。

  无现金社会有其正面意义,但是真的不一定就要靠支付机构如此大战,在无现金社会的进化过程中更应该有央行的影子。机构的补贴大战固然能够抓住用户的眼球,但是想要留住人心,还需要在业务和服务上下功夫。

  最近,央行下发了文件,明确2018年6月30日后,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至此,历经一年多的酝酿,网联平台终于揭开了面纱。

  鉴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等规定的定位,第三方支付公司从事的是网络支付业务,主要以小额为主。而即将设立并运行的网联平台,实际类似于一个微支付版的中央清算系统,这使得现今绕开央行清算系统的支付宝、财付通等,将不再游离于央行的监管之外,第三方支付在清算领域的“黑匣”,逐渐变得越来越“白匣”化。

  在引入网联平台前,第三方支付公司采取的是与银行一对多的对接模式,多方关系相对混乱。而引入网联后,作为清算平台,网联一端连着第三方支付公司,另一端对接着银行系统,第三方支付机构不需直接对接银行了,这使支付机构、客户出账银行、备付金托管银行、客户入账银行等金融场景的往来信息,将在网联这一清算平台上得到透明化反应。

  网联平台的建立绝不是网络上“收编说”,而是保护、服务和监管的平台,有利于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修补第三方支付的灰色地带。

  四、总结

  “无现金消费”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成为巨头们瓜分蛋糕的“必争之地”。支付宝屹立14年成为中国最大第三方支付,打造出金融全产业链平台;微信社交搭台金融唱戏,弯道超车大有可为。不过,机构们的补贴大战终有尽头,央行此时引入网联平台正是给第三方支付透明化、规范化的举措,“无现金”社会不仅要“热闹好看”,更要规范普惠。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