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银行理财收益超5%成常态 超7%产品再现“江湖”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吴芳 2017-06-26 09:48:59
时刻新闻
—分享—

  进入6月,迎来考试季的不仅仅是学生们,银行理财市场同样面临着年中考核。随着月末临近,各大银行揽储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了收益率5%以上的理财产品,甚至超7%的产品再现“江湖”,而货币基金的收益也是节节攀升。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在今年管理层监管政策趋严的背景下,银行的“揽储战”可能会愈发激烈,资金偏紧将成为一个中长期趋势,而这对市民来说却是一个投资理财的好时机。

  收益率超5%已成常态

  理财产品向来是银行揽储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随着年中考核的到来,理财产品收益明显水涨船高。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周(6月16日-6月22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579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1%,较前一周上升了0.02个百分点,再创年内新高。

  “临近年中银行的资金压力确实比较大,短期内理财收益仍要继续走高。” 融360理财分析师告诉记者,为了稳定年中资金面,近期央行向市场“放水”释放流动性,但资金流动性仍然偏紧。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收益仍有上涨空间。但高收益理财产品相对风险也会提高,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除了关注收益率,安全性也是应该关注的一大重点。

  从具体收益来看,本周预期收益率在4%-5%(含5%)之间的理财产品1496款;预期收益率在5%-6%(含6%)之间的理财产品393款,占比超15%。记者走访深圳市场了解到,目前多数银行理财收益开始重回“5”档,部分城商行和股份行的非保本理财收益甚至能达到5.2%-5.3%;而东亚银行一款名为“均点盈IXA0010359F”的理财产品,起投金额为5万,收益率达到了7%。

  “如果大家看到市场上有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比如6%、7%甚至10%以上的,一定要提高警惕。”360理财分析师表示,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一般包含三种情况:一是结构性理财产品,高收益很可能拿不到;二是私银客户或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门槛太高;三是风险等级在3级或以上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

  此外,相信不少市民都有相同的疑问,过了年中这个节点银行理财收益会不会下降?业内人士认为,资金偏紧将成为一个中长期趋势,并不是说过了6月底这个节点市场上钱就立马多了起来,过去几年货币政策是稳健偏宽松,未来将会是稳健偏紧缩,因此下半年银行理财收益率很可能会继续走高。

  货币基金迎“春天”

  同样,作为低风险投资产品的货币基金也在年中迎来了“春天”。在福田CBD一家企业上班的刘女士最近迷上了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很难搞懂,买网上那些P2P的金融产品又不放心,在朋友的推荐下,最近尝试着买点货币基金,收益还不错。”在刘女士看来,货币基金的高流动性以及低风险性非常适合上班族,如今动辄4%、5%的7日年化收益率,非常能够吸引很多像她这样的普通投资者。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6月21日,今年共有44只货币基金成立,发行总规模为484.91亿元,而去年上半年仅成立14只,发行份额169.48亿份。此外,自2016年11月份开始,货币基金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节节攀升,目前货币基金收益率普遍站上4%关口,部分基金甚至超过6%。截至6月21日,货币基金7天年化收益率均值达到4.10%,7天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有13只,占比1.88%。收益率4%以上的有427只,占比61.74%。

  “目前市场资金面趋紧、趋贵,是货币基金成为短期现金理财首选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分析,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短久期高评级债券、银行存款、回购、同业存单等短端资产,因此货币基金会在资金的变贵、变紧中获益。此外,短端资金供需极度不平衡,导致跨季价格高企,资金成本也会骤升。随着银行年中考核的临近,使得货币基金大幅受益于市场利率的上行,这样的高收益率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并非实际收益率,只是根据短期可能的收益水平推算出的可能收益。”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货币基金还应注意规模,规模越大一般表明安全性较高,申赎不会遇到太大困难;其次要看新旧。货币基金一般越老越吃香,老基金一般运作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投资经验,所持有的高收益率品种也较多。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吴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