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业内人士支招:买银行理财如何分辨“飞单”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吴芳 2017-04-20 09:19:56
时刻新闻
—分享—

  轻信“银行公章”和高收益,投资者30亿元被套

  “某股份制银行80后女行长伪造30亿‘假理财’”,近日,微信朋友圈被一则这样的新闻刷屏。

  事实上,近年来,银行员工违规销售理财产品,银行“飞单”事件频发,涉及金额往往较大,给投资者埋下了巨大的投资风险。银行业人士提醒,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投资者要多问多看,擦亮眼睛区分正规银行理财产品和“飞单”产品,同时不要被高收益营销迷惑而忽视了背后的风险,注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轻信“银行公章”、高收益

  投资者30亿元被套

  起投300万,半年回报8.4%,还保本保息,某股份制银行一支行行长、副行长和理财经理都极力向目标客户推荐了这款理财产品。但就是这样一款由支行行长推荐,加盖银行公章的理财产品,最后被曝涉嫌虚构。调查结果显示,该股份制银行总行从未发行过这款理财产品,银行公章真实性尚未证实,逾150名投资者投入的高达30亿理财资金去向也存在疑点。

  事实上,类似理财陷阱近年来已频频发生,一些高风险项目通过打包成集合理财,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和银行理财销售人员私下募集资金的情况屡见不鲜。4月7日,银监会下发《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5号文),已提出要对包括“萝卜章”“飞单”等在内的银行业存在的金融乱象进行集中整治。

  一般而言,“飞单”产品主要以超高的投资收益吸引投资者,加上理财经理的各种口头保证,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很容易被骗。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人士指出,从私人银行端看,产品投资的收益率一般是个位数,扣除行政费用、通道管理费、银行中收等,客户能拿到的收益率在5%~6%已经算高的。8.4%的收益率高得不合理。

  “飞单”产品管理方非银行

  融360理财分析师提醒,每款金融投资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管理人,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管理人就是银行,而“飞单”产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银行,而是某理财项目公司、投资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资者在遇到理财经理介绍某款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产品的管理人是谁。同时要认清公章,凡银行自身发布的产品,或与相关公司签订了代销合同的产品,均会盖上银行公章。在确认产品身份时,切忌只认公司公章,而不认银行公章的行为,不能因为是银行出具的就轻易签订。

  此外,购买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看清条款和推销人员介绍和承诺的是否一致,投向是否合理,尤其是要注意合同中比较小一点的字体,往往对投资者的影响最大。

  今年的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指出,要落实“双录”来治理“飞单”等问题。“双录”就是录音和录像,可用约束银行的销售行为,在发生纠纷时也能提供可靠依据。

  提醒

  可事先查询理财产品登记编码

  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资深理财经理朱沛琴表示,投资者在面对这些产品时,要把握两个关键要点:一是看清产品本质,是否是银行发行,了解预期收益的“含金量”到底如何,二是把握产品的流动性与“早退”成本。

  早在2014年银监会下发的39号文里就明确指出,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要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未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朱沛琴提醒,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投资者一定要多看多问,最好先上银行总行官网或者第三方平台比如中国理财网查找验证一下产品真伪,另一方面也是确认产品的风险等级,是否保本保息,看看相关信息是否在产品说明书中有承诺。

来源:三湘都市报

编辑:吴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