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全县域明年将实现村镇银行全覆盖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潘海涛 潘显璇 通讯员 谭雯婷 编辑:吴芳 2016-08-11 08:38:35
时刻新闻
—分享—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建设“一县两行”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县域经济单元里,“三农”和小微企业又构成了其主体。

  想要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腾飞,金融输血必不可少。在县域,什么样的金融体系能在支持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同时,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湖南给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一县两行”的答案。

  A

  “一县两行”

  让银行与当地经济实现双赢

  在湖南,县域占我省国土的九成、人口的七成、GDP的近六成,是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主阵地,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历史上,湖南长期是农业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金融发展积累了较重的历史欠账。总体说来,湖南面临着县域存款—贷款转化率低、资金外流多、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的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银监局结合湖南实际,突出“法人导向”,构建“一县两行”,即在每个县改制组建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设立一家村镇银行。

  完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首先要抑制资金外流,提高县域储蓄—投资转化率。谈到构建“一县两行”初衷,湖南银监局李赛辉局长坦言,要搞活县域金融,既要充分发挥农商行的县域金融主力军作用,又要高度重视村镇银行的“补充”和“激活”作用。

  2011年,郴州宜章县在省内率先实现“一县两行”。改制后的农商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镇银行也实现稳健发展。宜章“两行”成立五年来,累计新增存贷款38.14亿元和25.53亿元,占同期全县存贷净增值的52.16%和52.49%,助推县域存贷比上升15.5个百分点。同时,由于“两行”扎根县域,发展锁定、资金锁定、税源锁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财政支柱。

  B

  村镇银行已成县域金融服务生力军

  2014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市)全覆盖”,省政府将“2017年底前,实现全省县域87个县(市)村镇银行全覆盖”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政策部署的整改措施,同时出台《关于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村镇银行健康发展。

  自2008年3月,湖南省首家村镇银行湘乡市村镇银行开业以来,光大银行、浦发银行、长沙银行等银行业机构,作为主发起行共在湖南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33家,覆盖13个市州的40个县(市)。2015年底,村镇银行资产总额达328.37亿元;其中,贷款余额165.1亿元。

  湖南银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督促村镇银行按照“本土化、专业化、民营化”方向发展,着力把村镇银行培育成专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社区性银行。

  来自湖南银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村镇银行总数达33家,下设58家支行;1家批准筹建,11家进入筹建程序,8家获银监会备案。2017年底,完成省政府规划的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目标。

  链接

  今年年底

  我省实现农商行县域全覆盖

  按照湖南省政府要求2017年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的目标,湖南银监局提出了加快建设“一县两行”(每县改制组建一家农商行、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工作部署。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2016年底将全面完成所有县域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实现农商行县域全覆盖。

  2016年6月末,我省已开业农商行79家(考虑城区整合为86家),批准筹建9家(考虑城区整合为13家),已进入申筹或清产核资程序实质启动12家(考虑城区整合为18家),占改制前机构总数的96.69%。

  事实胜于雄辩,“一县两行”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用巨大,而且越是欠发达县域作用越明显。2016年6月末,除长沙地区外的70家县域农商行余额存贷比为53.94%,高于农商行所处县(市)银行业余额存贷比10.67个百分点,有37家农商行在当地贷款份额超过40%。

  湖南银监局相关负责人欣喜地介绍,如果未来若干年内能够通过构建“一县两行”,将其在县域贷款份额提高到五成甚至六成,我省“三农”、小微企业乃至整个县域金融服务将出现根本性改观,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三量齐升”这一质的飞跃也指日可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