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宗商品掀涨停潮 “倒春寒”风险犹存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官平 李良 编辑:吴芳 2016-03-09 09:05:11
时刻新闻
—分享—

   受国内政策暖风、货币宽松预期及美联储延缓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宗商品市场迎来罕见涨停潮。在3月前6个交易日里,铁矿石、螺纹钢、焦煤等多个商品期货品种出现连续涨停,其中铁矿石期价累计上涨16.21%,热轧卷板、螺纹钢、焦炭期价同期分别上涨15.74%、13.15%和6.89%。

   大宗商品价格急涨也刺激着A股市场周期股行情,近期有色、钢铁、煤炭等周期股重新站上风口。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市场出现急涨局面,多是预期推动做多情绪,基本面并非出现实质性改善,如果后续数据不能支持,本轮暴涨行情有可能出现“倒春寒”,即暴涨过后面临深幅调整。

   期现价涨势前所未见

   昨日,螺纹钢、铁矿石、热轧卷板等期货品种延续涨停态势,期货市场“黑色系”仍然涨势凶猛。具体品种而言,除了铁矿石、螺纹钢、热轧卷板期货涨停以外,硅铁期货价格上涨5.70%,焦炭期货价格上涨4.10%。

   格林大华期货研发总监李永民表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GDP以区间的形式作为目标,同时将6.5%作为底线,预示宏观经济下跌空间有限。确定2016年M2增速为13%,较去年高出1个百分点,表明金融政策调控力度加大;第一次设立融资规模的增长目标为13%,宽信用意指流动性将会脱虚向实,推动实体经济尽快恢复。以上三项措施都对实体经济具有实质性利好影响。同时,近期内北上广深房产价格大幅飙升,加上工业品对宏观经济反应敏感,这可以看作是推动国内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品反弹的直接原因。

   铁矿石似乎成了上涨领头羊。就在本周第一个交易日,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19%,创2009年有记录以来最大日内涨幅。现货平台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政策层面暖风频吹,尤其是年初信贷加速投放,大宗商品普遍上涨,钢铁企业在春节后复产逐步增多,铁矿石供需形势好转。在近几天铁矿石价格出现急涨的主要原因是钢价在短时间出现暴涨,唐山钢坯价格自上周六至今短短四天上涨幅度达到480元/吨,全国钢材现货价格在本周一、周二普遍上涨400-500元/吨,这种涨势前所未见。

   “钢价大涨使钢厂急于补充原料库存,拉动铁矿石成交好转,价格大幅攀升,但这种急涨的走势较明显。”邱跃成说,从现货供需来看,近期在政策推动以及资金宽松的局面下,钢铁行业供需形势略有好转,钢价企稳回升也具备基础。但近几日钢价及矿价短时间出现如此大幅度飙升,还是完全超出市场预期,存在较大的资金入市炒作嫌疑,价格回升的持续性不强。如果后期终端需求不能及时跟进,钢价大涨后必将面临大幅回落风险。

   业内人士透露,从目前供需基本面、信用周期和政策层面来看,包括原油、铁矿石和螺纹钢触底反弹的三成驱动力,来源于减产带来的基本面改善,而七成驱动力来源于信用扩张的货币显性和市场投机情绪。另外,铁矿石涨价还面临海外矿山在国内矿山停产情况下的暴力提价。

   李永民指出,导致国内铁矿石、螺纹钢大幅上涨的直接原因一是因为前期去产能题材引起的,二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经济增速保底、增加融资规模等题材引起的,三是多头利用资金优势强力拉高,逼迫空头止损推动的。从长期看,尽管上述题材都对铁矿石和螺纹钢具有长期利多影响,但在短期内,实体经济尚未明显复苏,基本面尚不支持大宗商品走出单边上涨行情。

   本轮上涨行情或难持久

   华泰证券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从供给角度看,没有理由认为国际铁矿石的真实供给出现压缩。国际铁矿石四巨头的铁矿石产量没有明显削减,中国的港口到货量及库存量都同步上升,上游仍有去库存的任务,暗示本轮上涨行情难以持久。

   国际顶级投行高盛集团在3月7日的研究报告中称,尽管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强势反弹,但这样“过早”的上涨不可持续。短期内,通货紧缩、政策分化、去杠杆可能重新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适度的”下行压力。另外,高盛还重申继续看空黄金,并认为铁矿石涨势可能是昙花一现,维持铁矿石每吨35美元的年底目标价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大宗商品的另一只领头羊金属铜,在连日上涨后显出疲态,昨日上海铜期货价格结束四连阳并收绿,下跌逾1%。在3月的6个交易日里,期铜累计上涨近5%。

   海通期货金融部落有色金属高级研究员雷连华表示,宏观面上,市场期待铜消费大国将继续推行更多的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风险偏好回升提振铜金融属性。从持仓上看,最新数据显示,投机客持有的COMEX期铜头寸转为净多头,随着价格上涨,LME亦浮现新的多头头寸,且未平仓合约数量达到6月以来最高水准,空头回补和多头加仓推高铜价。

   他指出,从消费角度上看,市场即将步入旺季,加之节后开工在3月已逐步复苏,补库存预期对价格产生支撑。另外,收储、冶炼厂减产限销等利好还在,收缩现货市场供应以减轻期货压力。不过,在库存上,很难用消费预期来解释为什么国内铜库存自去年8月份一直上升,并屡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景川表示,伦敦铜价的暴涨主要因素来自消费旺季的预期以及资本推动。一方面,由于消费旺季的预期,导致市场存在看涨情绪,而中国方面的冶炼企业联合限产和囤货导致了现货市场国产铜稀少,内外价差随之拉大,加上企业年初对于资金的需求,大量库存从伦敦市场拉到国内,支撑了LME铜价上涨。在供需关系没有发生逆转的情况下,过快上涨显然会令价格存在大幅调整可能,从而造成市场风险。

   警惕后市“倒春寒”

   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工业品价格大幅回升是三重因素叠加,供给侧改革导致短期内现货市场供应紧张,现货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市场美元指数走软,短期内美联储不太可能加息,导致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强劲反弹;国内1月份新增贷款放量,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M2增幅定位在13%,加上上周降准,货币宽松预期推升风险资产投机氛围。

   东吴期货研究所所长姜兴春认为,基本面有所改善,但是供求形势并未逆转,需要后续相应数据支持,比如铁矿石航运是否恢复,库存是否得到钢厂消化,以及钢厂高炉开工率等,还需关注房地产行业新开工情况,如果以上方面数据转好,基本面中期转好催生的行情力度会更大;从短期内看,市场情绪偏于乐观,投机资金推波助澜造成大幅上涨。

   姜兴春称,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对实体企业不利,巨大价格波动风险导致企业管理风险难度加大,失真的价格信号可能让企业管理决策出现失误。如果基本面后续数据不能证伪,本轮暴涨行情有可能出现“倒春寒”,即暴涨过后面临深幅调整。

   李永民指出,基础原材料价格企稳对稳定市场信心、改善企业生存环境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价格暴涨暴跌会使相关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使企业无所适从。同时,也会加大社会投机心理,引导企业资金避实就虚。再者,将加大企业短视行为,企业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认为,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都不利于实体经济运行,此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给实体经济带来通缩压力,但此轮暴涨主要是货币现象,实际需求改善有限,因此这可能带来的是过度杠杆和过度泡沫下的市场新一轮资产价格失控风险。

[NextPage]

   业内人士:周期股存阶段性机会

   在钢铁等周期品价格反弹的背景下,A股掀起了一波周期股上涨行情。有基金经理表示,目前A股市场难以找到确定性投资机会,在涨价预期的推动下,此前跌幅较深的周期性板块出现较大幅度反弹,这种反弹在政府继续“稳增长”的背景下仍将延续。不过,由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尚未完成,整体而言经济仍处于下滑过程中,周期性板块尚未看到拐点,目前的反弹暂时仍只能看做阶段性投资机会。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多重利好刺激下,市场的风险偏好正逐步提升。

   中欧基金指出,“两会行情”逐渐深入,加上地产预期向好,短期内A股行情值得期待。天量信贷数据、超预期的货币总量数据悉数公布,以及政策对地产去库存力度的不断加码,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边际上的预期扭转,总需求复苏的预期或将对市场带来实质性的盈利改善,同时可能提升市场的整体风险偏好。同时,多重利好不断出现,包括海外市场、原油均出现大涨,而资金面上,今年国内有4.5万亿险资可配置,6千亿增量资金有望率先入市,同时养老金投资二级市场或加快脚步。这些都将逐步强化投资者的入市信心,为A股市场的反弹夯实基础。

   凯石投资表示,目前A股的投资环境中也确实有积极的变化发生,对某些板块的支撑力度较大,“两会”给市场指明了政策稳增长的意图,去库存、供给侧改革继续利好周期性板块,今年以来钢铁等周期品价格反弹也从基本面上给周期板块一定支撑。短期看,周期性板块预计仍将是市场热点,但在市场情绪不高的情况下预计难以走出趋势性行情,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谨慎参与周期性板块行情。

   市场可能先抑后扬

   虽然在周期股上涨的带动下,近期市场有企稳迹象,不过,有基金经理指出,市场底的铸就不是短期形成的,反复震荡的“磨”底或在一段时间内频频出现。

   中欧基金表示,大盘在经历1月和2月的大幅调整后,3月迎来政策月,“两会行情”值得期待,投资者可以关注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城市综合建设等主题。中欧基金指出,短线来看,大盘或继续反弹。不过,短期反弹并未改变中期趋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仍将震荡磨底,投资者需谨慎投资。光大保德信基金研究总监于进杰认为,2016年上半年可能是2015年波动的延续,市场可能先抑后扬、先跌后涨。

   他建议,可以充分关注低估值蓝筹和盈利增长确定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相关行业投资机会,强调估值与盈利的匹配,中期内持续看好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消费类行业投资机会,同时在供应增加、估值承压的背景下持续增持在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成长股。不少传统行业龙头公司处在估值、盈利的双重底部,供给侧改革如果能让市场看到希望,行业前景的预期改变将带来股价向上的弹性。

   记者观察

   原油反弹趋势料难续

   原油是大宗商品市场的领头羊品种之一,涨跌往往被认为是风向标。截至3月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016年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在3月累计上涨超过11%。虽然市场几乎一致认为供应过剩且需求不足,但油价走势并未如多数人所料。油价大幅反弹,已经引发整体商品市场暴涨,市场关心的是,这一反弹推手还有余力乎?

   今年年初,伊朗原油得到全面解禁,在1月进入实质的执行阶段,与伊朗核问题有关的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制裁得到全面解除,随即伊朗方面便宣布将立即释放50万桶/日原油,并在几个月内再增加50万桶。伊朗曾是OPEC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及出口国,原油产量在制裁前达到400万桶/日,出口能力也曾达到250万桶/日,然而西方国家对伊朗的制裁导致伊朗石油产出大幅下降,2015年底伊朗原油产量仅为280万桶/日左右,出口量仅为150万桶/日左右。

   也就是说,多年的制裁导致一部分伊朗原油难以流向国际市场,制裁解除对于本已供需失衡的原油市场来说显然是“雪上加霜”,对市场的冲击巨大。即便如此,尽管俄罗斯及OPEC几大产油国正积极寻求减少供给,但鉴于伊朗原油产出处于历史低点,因此“冻产协议”以及未来可能的“减产协议”仍会把伊朗排除在外。

   可以看到,当前市场仍然对产油国3月下旬达成全面的冻产协议甚至未来可能的减产计划抱有期待,因为这对于改善当前原油市场的供需来说非常重要。全球的原油库存仍处于高位,但更应关注的是供应方面变化,减产给油价上涨带来动力将是最大的。

   俄罗斯能源部长此前表示,产油国可能将于3月20日至4月1日期间进行会谈,俄罗斯已做好与其他产油国会晤的准备。此前,尼日利亚石油部长称,会议的目标是使油价上涨至50美元/桶。阿联酋石油部长表示,目前的油价迫使所有产油国冻产,冻产对于平衡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说是利好消息。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冻产协议”实际意义不大,而联合减产又有难度。同时,当前全球原油库存逼近极限水平令油价备受压力。

   分歧确实存在。瑞信日前发布报告称,原油价格面临上行的风险,有望在5月达到50美元的水平。从2月开始,随着供应方面临巨大价格压力,原油市场的基本面正在好转。瑞信预计,今年美国的陆地原油日均产量会下滑60万桶。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并没有滑向衰退,或者更坏。市场对原油的需求仍然保持强劲。

   能源情报机构Genscape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4日当周,库欣地区原油库存较2月26日当周增加670714桶,至6880万桶,而此前截至2月26日当周,交割中心原油库存增加逾100万桶。

   花旗期货能源分析师称,投资者还需要认清供需形势失衡的情况。供给过剩的情况可能有所改观,但在市场回归均衡之前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一些研究机构指出,目前原油基本面并未转好。从美国原油库存已增至5.2亿桶,较前周增长超过1000万桶的情况来看,供应过剩情况仍将是未来油价最大的利空,限产只是供应端将发生变化的预期而已。国际油价在连续冲高后,短期面临技术性回调。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官平 李良

编辑:吴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财富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