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的统计表明,在2014年年末,基金规模超50亿元的38只T+0货基中,有18只T+0货基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规模缩水,占比高达47%。其中缩水幅度最大的两只均超过了80%:其中一只为银河银富货币B,另外的一只为长盛货币。
令人吃惊的是,其中前者缩水了约90%,从超过百亿的规模缩到了11个亿的水平,原因何在呢?
揭秘背后的原因
实际上,如果从货币基金的整体规模来看,一组统计数字似乎还很有利。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货币基金份额达3.45万亿份,资产净值规模为3.47万亿元,较7月末提升了2624.43亿份和2479.15亿元,增幅分别为7.54%、7.69%。若以6月底为基准,货币基金的基金份额和资产净值规模的增幅更是高达43.60%、43.91%。
那么,这部分增加的份额实际上是拜哪类货币基金所赐呢?综合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在股市的动荡岁月中,场内保证金型货基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规模增长,例如南方理财金H的规模从7亿增长到了103亿实际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而实际上表现更为出色的是来自于华宝兴业的场内货基,稍早前的数据显示,实际上在7月下旬时,场内货基的霸主华宝添益的规模就已经突破了千亿大关,较6月底又增长了214%;
记者查阅到中信证券8月17日时的一份报告则显示,华宝兴业现金添益的规模达到了1575亿份,同时南方理财金H、招商保证金快线B、易方达保证金B也分别增长超过了400%。
一切因股而变,相比之下,传统的“T+0”型货基则沦为鸡肋。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去年年末规模过50亿的T+0货基中,共有18只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规模缩水,其中,银河银富货币B、长盛货币、长盛添利宝B、农银汇理货币A、易方达货币A分别以-88.65%、-81.69%、-74.8%、-46.76%和-46.54%的缩水幅度排在前五。
而历史上这类基金是轻而易举地能够突破百亿份额,记者注意到,在这份缩水排行榜上,两只百亿货基在半年之后规模跌到了两位数字,除去银河银富货币b外,另外的一只则是农银汇理货币A,它由上一年的约140亿下降到约75亿的水平,缩水幅度同样惊人。
原因何在呢?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上半年股票市场表现出色,资金从固定收益类基金大幅度流出到股市,资金的搬家效应体现得比较明显;深层次的原因是货币基金2013年因余额宝而走向的巅峰早已时过境迁,当年的辉煌有特定的“运气”成分驱使,协议存款基本不可能再有那样高的收益回报了。
货币基金改朝换代?
综合记者的采访发现,随着历史的变迁,货币基金的功能属性也在发生着变化,当初货币类基金发挥的主要是保值的功能,而如今随着新基民的更新换代,更多的基民希望货币类基金能在熊市中发挥避风港的效应,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效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证金类场内货基或许代表着货币类基金“2.0时代”的发展方向。前述基金分析师指出,实际上保证金类场内货基不仅能在股市熊市让空仓的资金同样能赚到收益,而且其实还可以在股市休市的节假日时同样帮助资金实现滚雪球式的增长。
以银华日利为例,银华基金相关人士指出,银华日利T+0的日内回转交易功能还提供了在节假日、双休日前夕套利的机会。通常,在节假日、双休日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场外货币基金均暂停申购,回购市场利率也相对较低,因此更多闲置资金会投向场内货币基金,以获得节假日期间的多天收益,从而推高当天二级市场价格。因此,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可以在节假日前几个交易日买入或申购银华日利,在节假日前一日卖出,获取价差套利收益。而且固定收益类基金本身是可以投资债券逆回购的,因为同样的因素也会在节前趋于上涨。
不过,这是否意味着传统类货基已经走向穷途末路了呢?答案似乎并不能一概而论。上海某固收类基金经理指出,实际上在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功能属性近似于传统货基类产品的替代品已经层出不穷,这类产品实际上更多的是吸引大机构资金的存放,安全性相对于收益性更为重要。
有趣的是,两类货基未来的关系或许就如同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并存一样,两条平行线虽然没有交集,但会一直延伸下去!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