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昨夜今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一组最新数据非常夺目:截至8月份,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这也意味着,过去5年,我国居民储蓄猛增20万亿元,如此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关注。昨晚,记者就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赵锡军分析,传统的消费理念、狭窄的投资渠道限制了居民的消费。
除此之外,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百姓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不敢花钱。
实际上,我国的居民储蓄率早已经突破50%,远远高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赵锡军认为,过高储蓄导致消费的乏力,调结构迫在眉睫:
另外,居民长期以较低的利息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以较高的利率发放贷款,客观上造成“小百姓补贴大银行”的不合理现状。
43万亿元,如此高的储蓄规模世界范围实属罕见,意味着我国有充裕的信贷资金支持经济发展。但一些金融机为了获得巨额存贷款利差,不断将资金投向高利领域,客观上造成了资金脱“实”向“虚”。经济学家把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形象地比喻为“笼中老虎”,老虎理应回归山林。居民储蓄要“活”起来,也要让银行资金更多进到实体经济,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消费领域。
来源:中国广播网
编辑:朱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