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股市接连创出阶段或历史新高后,被部分外媒誉为“东盟五小虎”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股市近期也纷纷迎来“新高时刻”。
市场人士指出,这些国家股市涨势如虹主要由于它们强劲的经济基本面表现,对经济结构的有力调整,使它们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因人民币升值利润大减,加之人力成本升高,中国内外投资开始流入东南亚。近期,珠三角地区的多家港台企业也开始撤离。
综合《中国证券报》《华夏时报》《参考消息》报道
[“非主流”牛市这样打造]
洗牌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东盟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靓丽的经济成绩单,并被多家机构看好,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来自其经济结构的有力调整。
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室主任赵江林表示,与以往不同,东盟各国在经济结构上所做的调整明显,目前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明显减弱,更多是依靠强劲的投资和内需拉动增长。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国际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内需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赵江林还强调,不同于1997年的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冲击。十多年来相对稳定的发展使得这些国家顺利进入高增长阶段。这些国家吸取了1997年金融危机的教训,对金融体制改革比较彻底,银行体系日益健全,抵抗危机能力增强。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东盟国家经济体量较小,需要警惕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瑞信集团东南亚地区分析师罗伯表示,东盟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有可能已经出现了资产泡沫,投资者需要引起警惕。
减负人力成本优势凸显
此外,东盟国家的比较优势也开始显现。据机构统计,十年前中国劳动力每月平均工资低于东盟国家。但如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上升至东盟的两倍水平,也使得内外投资开始流入东南亚。近期,珠三角地区的多家港台企业和代加工厂纷纷撤离。
近几年来,深圳最低工资标准年年上调,2008年深圳特区内工资是1000元,特区外为900元,到2012年升至1500元,而2013年再次上涨至1600元。但据企业反映,这仅仅是基本工资,隐形的人
工成本还有加班费和社保,附加的劳动成本占企业成本达20%。
人工成本上升,但产能效益却没有随之提升。据报道,2011年深圳家具业集中搬离,2012年鞋业逃离,2013年轮到其它制造企业撤离了。
另据《参考消息》报道,在中国内地,2012年,人均综合人力成本为6734美元,比2009年的4107美元上涨了64%。2009年,泰国人力成本为4449美元,马来西亚为4197美元,均高于当时的中国内地。但现在形势已经逆转。被视为发达地域的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约在2万至3万美元,内地仍低于这一水平,但却已经是亚洲新兴经济体中最高的。
中国内地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还将继续。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内地的内需市场,则内地吸引力已经下降。与中国内地相比,越南的人力成本为2602美元,不到内地的四成。孟加拉国和缅甸均在1000多美元,只是内地的两成左右。
吹“牛”人民币升值让企业“遁走”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1%,仅4月份一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9天创出历史新高,单月涨幅达0.77%。人民币快速升值,让利润微薄的出口企业有苦难言。不少港台企业和代加工厂纷纷遁走他地。
已将工厂从深圳搬迁的民企老板刘立胜吐槽,这一切都是人民币升值惹的祸,对外升值太快,对内贬值更快,所以人工、材料成本会不断上涨,如今90%以上的制造业利润都不足10%,“出售单价往下走,成本往上涨,企业被两面夹击。”
由于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出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有差异。根据有关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3.19%、2.27%和6.18%。
[背景数据]
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东盟2012年平均GDP增速高达5.6%。其中,东盟“五虎”的表现非常抢眼。印度尼西亚2012年GDP增速达6.2%,其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6%以上。菲律宾2012年GDP增速高达6.6%,大幅超过2011年的3.9%。泰国2012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大增18.9%,2012年全年GDP增速也达6.4%。马来西亚2012年GDP增速达5.6%。越南2012年GDP增速达5.0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推算更显示,上述东盟“五虎”的名义GDP总量到2014年有望达到2.4360万亿美元,将首次超越由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组成的“四小龙”(NIES),后者到2014年的名义GDP总量为2.4080万亿美元。而10年前,东盟“五虎”的名义GDP仅为“四小龙”的一半,去年则缩小至仅相差约两千亿美元。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吴芳